看著丈夫一天天沉迷于賭博,將家庭、工作都拋諸腦后,張女士對劉某徹底失望,二人于2014年10月23日離婚,但令張女士沒想到的是離婚并不是結束,而是噩夢的開始……
因為一段失敗的婚姻、一個沉迷賭博的前夫,張女士從曾經意氣風發的職場精英成了“老賴”,原本幸福美好的生活也一去不復返。經重慶市檢察機關依法提出抗訴,法院再審判決張女士無需替前夫償還債務,之后,張女士被移出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重新回歸正常生活。
債主上門
丈夫網絡賭博欠下債務
2013年6月,新婚不久,張女士的丈夫劉某接觸到了網絡賭博。從剛開始的小打小鬧到后來的巨額下注,劉某逐漸陷進賭博的泥潭無法自拔,還背著家人四處借款賭博。
“借我10萬塊錢急用,今年9月1日連本帶利還給你。”2014年6月18日,輸紅了眼的劉某找到朋友高某。幾番求告下,雖然并不知道劉某借錢的目的,高某還是答應借給他10萬元,其中3萬元為現金,7萬元轉賬支付。
而另一邊,看著丈夫一天天沉迷于賭博,將家庭、工作都拋諸腦后,張女士對劉某徹底失望,二人于2014年10月23日離婚。但令張女士沒想到的是,離婚并不是結束,而是噩夢的開始。
2014年11月,身負巨額賭債的劉某無力償還,于是自擬了長達3頁的借款明細情況向公安機關自首。由于只有劉某一人言詞,公安機關當時并未立案。隨后,劉某外出躲債,不見了蹤影,張女士便成了債主們的唯一目標。
成為“老賴”
離婚也甩不掉的借款官司
2017年7月13日,遲遲沒有收到還款的高某將劉某及張女士起訴至重慶市江北區法院,要求二人償還10萬元本金及相應利息。由于劉某早已人間蒸發,而張女士也因聯系方式有誤,沒有收到法院的訴訟文書,兩人便都缺席了一審庭審。
法庭上,高某拿出了劉某的借據、轉款記錄等證據。一邊是高某充分的證據和縝密有力的起訴狀,一邊是“自動放棄”抗辯權利的張女士和劉某,該案很快審理完成。
“本案中,劉某與高某的債務發生在婚姻存續期間,且張女士未能舉證證明劉某向高某所負債務系個人債務或存在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故該債務為劉某與張女士的夫妻共同債務。”2018年1月9日,法院作出判決,要求張女士與劉某共同償還債務。
2018年10月,由于被各方債主催得焦頭爛額,張女士為了確認自己身上到底背負了多少官司,便在網絡上查詢了自己的名字。這一查,張女士才在江北區法院的公共服務網上看到了公告送達的本案判決書,頓時感到十分冤枉。隨后,張女士發現自己交通出行、銀行賬戶受到一些限制,才知道自己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于是她向江北區法院申請再審,但被法院裁定駁回。
2020年12月14日,張女士來到江北區檢察院尋求幫助。
破解難題
追查證據證明借款用于網絡賭博
“根據法律規定,夫妻一方因賭博所負的債務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應由舉債人個人自行承擔。認真研判案情后,我們認為這起案件的爭議焦點在于案涉借款是否被劉某用于賭博。”江北區檢察院承辦檢察官徐青介紹說。
然而,事情已經過去6年,借款用途該如何確定?為此,檢察官從交易明細開始查。通過向金融機構發出近20份協助查詢金融財產通知書,檢察官取得了大量銀行交易明細,經過幾天幾夜的篩查,終于追查到劉某向高某借款后進行交易的7萬元款項。
“我們對這7萬元進行拆分,發現這筆錢的動向有異,無法確定收款人有多少、是什么人。”借款明細找到了,但問題并沒有就此解決,案件審查一時陷入瓶頸。
經過深入研究與討論,徐青決定另辟蹊徑,從劉某異常交易的賬戶入手。江北區檢察院向四川成都等多地檢察機關發出委托調查函,調取了多個與網絡賭博相關的刑事案件判決文書,終于在這些判決書上找到了蛛絲馬跡。
“這些生效判決在事實認定或證據采信中均確認多個賬戶為賭博網站收取賭資或提供資金支付結算服務,而劉某這7萬元也正是流入到這些賬戶中。”在審查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后,為了確保證據真實可信,徐青聯系公安機關取得了當年劉某自擬的借款明細情況,一一比對后終于確定,劉某向高某的借款被用于個人賭博。
至此,江北區檢察院查明了劉某借款的目的是用于網絡賭博,現有新證據足以推翻一審判決。2022年3月29日,江北區檢察院提請重慶市檢察院第一分院向重慶市第一中級法院提出抗訴。今年1月4日,重慶市第一中級法院裁定江北區法院再審該案。6月23日,江北區法院再審撤銷一審判決,改判張女士無需承擔還款責任,全部還款責任由其前夫劉某獨自承擔。
延伸閱讀
民法典第1064條第2款: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