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米video最新報道,湖南長沙,26歲小伙下班后經常熬夜打手游,一天累計長達10小時,導致左肘關節腫脹、無法伸直及彎曲,經檢查發現肘關節內長出千余顆“珍珠”狀顆粒,被診斷為滑膜軟骨瘤病,目前經過治療已出院。醫生余敏提醒,建議玩手機一小時左右,需起身活動放松。
何為滑膜軟骨瘤病?
滑膜軟骨瘤病(Synovial chondromatosis,SC)又稱滑膜骨軟骨瘤病、滑膜軟骨化生等,是一種少見的良性關節病,也稱為關節鼠,是由滑膜軟骨化生而引起,1900年Reichel首次報道,稱為Reichel’s綜合征。SC發病率低,常為中年以上病人(>20歲,30-50歲多見),以滑膜形成軟骨結節為特征,最常發生在膝關節。
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新版對骨腫瘤分類中,滑膜軟骨瘤病更名為軟骨瘤病,并升級為中間型。由于其具有局部侵襲性的生物學行為,容易局部復發,多次復發可發生惡變。
滑膜軟骨瘤病有什么表現?
SC可引起關節腫脹、疼痛、交鎖、功能障礙等臨床癥狀,活動后可彈響“解鎖”,有時在關節淺表處可捫及“關節鼠”。病程反復者可繼發骨關節炎。
本病的病理改變以滑膜增生、滑膜內結締組織向軟骨和骨組織化生為特征。Milgram根據病理將本病分為3期:
Ⅰ期為活動期(滑膜軟骨化生,無游離體)
Ⅱ期為過渡期(有滑膜化生,有游離體)
Ⅲ期為靜止期(有游離體,無滑膜化生)
PS:該分期并不顯示疾病進展的過程,但對手術治療有一定指導意義。Milgram分期I-II期者需要切除病變滑膜,III期者僅需取出游離體。
如何治療?
早期或無癥狀的SC患者,可定期隨訪。SC少見的并發癥是惡變為滑膜軟骨肉瘤,有文獻報道其惡變發生率為1%-5%,一旦出現游離迅速增大,應警惕惡變而進行活檢。
有癥狀的SC患者,一線治療仍然以手術治療為主。主要術式包括滑膜切除術、滑囊切除術及游離體摘除術,滑膜切除和游離體摘除需徹底,以防復發。應用關節鏡技術治療滑膜軟骨瘤病有很多的優點:手術切口小且視野清晰;手術創傷小、出血少,術中意外、術后并發癥少;患者在術后立即可行功能鍛煉,關節功能恢復快。此外,還有分子水平治療方式:如TNF拮抗劑,但大多處于探索階段。SC若病程遷延、繼發骨關節炎,出現關節面破壞,則需行關節置換術。
閩南網整合大米video瀏陽市骨傷科醫院微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