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陽8月20日電 (記者 張偉)截至6月底,貴州全省共保障城市低保對象60.9萬人,農村低保對象190.9萬人,特困人員9.6萬人,實施臨時救助9.1萬人次。
記者20日從貴州民政2021年半年工作推進情況新聞發布會獲悉上述消息。
2021年以來,貴州民政部門扎實開展城鄉低保年度核查、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回頭看”“解憂暖心傳黨恩”實踐活動,將10.2萬邊緣易致貧人口、11.4萬脫貧不穩定人口納入民政兜底保障;率先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平臺,強化動態監測、動態清零。
貴州民政部門制定《省民政廳關于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更好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印發實施《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貴州省特困人員認定辦法》等,推動構建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據介紹,特困人員是最窮苦、最困難、最脆弱的群體,是民政兜底保障的重點對象。《貴州省特困人員認定辦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把維護好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權益,作為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主要凸顯“在對象范圍上有新拓展”“在殘疾等級上不斷拓寬”“在辦理時限上大幅縮短”三個方面特色和亮點。
貴州民政部門綜合考慮政策執行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結合落實《民法典》相關規定,將認定特困人員的未成年人年齡從16周歲拓展至18周歲,并將年滿18周歲仍可繼續享有救助供養待遇的條件,放寬至在普通高等教育學校就讀。
在“無勞動能力”的認定條件中,貴州民政部門將殘疾等級拓寬至三級智力、精神殘疾,二級肢體殘疾和一級視力殘疾。在“無履行義務能力”的認定條件中,將認定對象范圍拓寬至重度殘疾人和殘疾等級為三級的智力、精神殘疾人。
貴州民政部門還進一步簡化申辦流程,不再將“民主評議”作為剛性環節,將鄉鎮(街道)從受理申請到提出初審意見的時間,由20個工作日縮短至15個工作日。
2021年下半年,貴州民政部門將繼續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制定出臺貴州省《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辦法》;健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和常態化幫扶機制,堅決防止困難民眾規模性返貧致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