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不僅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麗,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
立春
立春
宋·范成大
彩勝金幡夢里,茶槽藥杵聲中。
索莫兩年春事,小窗臥聽東風。
立春偶成
宋·張栻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此詩從“草木知”到“生意滿”,富有層次地再現了大自然變化的過程,從不同的角度對春回大地進行了描繪,扣緊了“立春”節氣,流露出詩人望春、迎春、愛春的歡快感情。
臘里立春蜂蝶輩出
宋·楊萬里
嫩日催青出凍荄,小風吹白落疏梅。
殘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黃蜂紫蝶來。
漢宮春·立春日
宋·辛棄疾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熏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此詞處處切《立春日》題目,以“春已歸來”開篇,寫民間是日歡樂習俗:裊裊春幡,黃柑薦酒,青韭堆盤,而自己對天時人事卻別有一番感觸:燕尚“夢到西園”,塞雁尚有鄉國之思。抒發自己懷念故國的深情,對南宋君臣茍安江南、不思恢復的作風致以不滿,并傳達出時光流逝英雄無用的無限清愁。
立春
宋·廖行之
隨意旛花剪綴新,杯盤草草簇芳辛。
還欣好景平生事,贏得旬余分外春。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唐朝立春日時興食春餅、生菜,號春盤。杜甫這時憶起了當年在“兩京”過立春日的盛況:盤出高門,菜經纖手,一個個迭送白玉青絲,好不歡樂。可是現今經過了安史之亂,困居夔州,再也不能過那樣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際,只有呼兒覓紙題詩遣懷。
立春
宋·方岳
冰絲玉縷簇青紅,已逗花梢一信風。
夢到謝池新雪盡,暖煙含雨綠匆匆。
立春
宋·白玉蟾
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從此陽春應有腳,百花富貴草精神。
此詩后兩句“從此陽春應有腳,百花富貴草精神”采用擬人手法,極為形象,寫出了春光融融的景象。
賣花聲·立春
清·黃景仁
獨飲對辛盤,愁上眉彎。樓窗今夜且休關。前度落紅流到海,燕子銜還。
書貼更簪歡,舊例都刪。到時風雪滿千山。年去年來常不老,春比人頑。
清江引·立春
元·貫云石
金釵影搖春燕斜,木杪生春葉。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熱。土牛兒載將春到也。
首尾兩句是從風俗角度描繪立春之際的古老而又新鮮的迎春儀式:女子戴金釵,剪彩紙為燕;人們扮神鞭土牛,則為“迎春”之俗。中間三句從樹梢、水池、地氣諸方面渲染出生機初綻的春意,讀時令人有春風撲面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