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破案、指尖辦事、智感安防……智慧新警務提升廣東公安社會治理能力
一鍵找失物 “刷臉”驗身份
大數據破案、視頻抓逃、指尖辦事、智感安防、刷臉住店、上網,甚至丟了東西上網能找回來……昨日,廣東省公安廳召開智慧新警務建設發布會,加快推進以大數據智能化建設應用為核心的智慧新警務建設,全面提升廣東公安社會治理能力,服務廣東經濟社會發展。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棟 通訊員劉志斌、李長達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喬軍偉
指尖辦事:線上“失物招領”
一鍵找回遺失物品,甚至將來或許還能幫你快遞到家?據了解,以往的失物招領是群眾撿到物品后上交給公安機關,再匯集到市公安局拾遺物品招領處,在一個紙質的本本上登記好,等待有人來認領,而智慧新警務則將這個窗口搬到了線上。
登錄“粵省事”,進入“戶政(治安)服務”,在其他服務項中可以看到最新上線的“認領遺失物”功能。假如你不慎丟了一臺筆記本電腦,有人撿到了交給了派出所。公安機關在后臺登記后,將其相關信息和照片放在“粵省事”上向社會公布展示。
此時使用“認領遺失物”,首先對遺失物品進行查詢,輸入遺失物品的分類,比如卡類證件、電子數碼、隨身物品等,選擇遺失的日期和地點即可查詢有沒有你丟失的物品。假如你查到了丟失的電腦,接下來上傳身份證明、物品佐證材料,比如相關照片、發票等來證明是自己丟失的即可辦理預約認領,經后臺審核后,你會收到一條短信通知你什么時間去哪個派出所認領。
據悉,目前該功能只在廣州市南沙區、黃埔區試點,成熟后將推廣到全省,將來還有望推出遺失物品寄遞服務,在家就可坐等失物送貨上門。
省公安廳科技信息化總隊政委陳虎軍介紹,繼2018年先后三批共計228項民生服務事項上線“粵省事”后,2019年再次上線“粵省事”49項,使公安機關上線應用的民生服務事項達到277項,群眾填寫數據項將減少55.1%、報送材料數量將減少44.9%、跑動次數將減少72.3%,基本實現凡適合移動端辦理的高頻公安民生服務事項“ 一網通辦”。
社會治理:“刷臉”住店上網
以往住酒店沒帶身份證,還得跑到派出所開臨時身份證明,現在只需在酒店的自助終端機上“刷臉”認證就可核驗身份,甚至民宿也可掃描門鎖上的二維碼完成人臉識別,自助入住。據悉,該服務目前在南沙試點,今年將在廣州和佛山全市推廣。
與此同時,上網同樣也能“刷臉”,只需向網吧管理員提供一個二維碼,掃描完成身份證網證注冊和人像識別驗證后,充值繳費,找一臺電腦,再次掃描確認是本人上機,即可正常上網。
據悉,目前廣東全省已有97.5%的網吧完成升級改造,實現“刷臉”即可上網,有效解決以往群眾因未帶身份證無法上網、身份證件被冒用等問題。
此外,發布會上展示了集簽注自助辦理、身份證自助申領、交管服務等多種功能的廣東政務服務一體機,可自助辦理打印無犯罪記錄證明,通過“粵省事”網上申請后,直接在該機上自助打印出無犯罪記錄證明,不用再跑去窗口辦理。目前,全省共有60多臺政務服務一體機,廣州有20多臺,分布在珠江新城政務服務中心等各區街的政務服務中心和黨群服務中心。
大數據破案:批量端掉詐騙窩點
省公安廳刑偵局副局長陳俊華介紹,借助大數據平臺分析維度,從個案涉案信息入手,直接關聯出一大批具有同類特征的作案手機號碼、QQ、微信等信息,并批量產生作案窩點信息,從而實現研判打擊“由點到面”。
據了解,去年以來,依托大數據智能化應用,直接打掉藏匿于廣東的詐騙犯罪窩點2141個,抓獲犯罪嫌疑人6798人,同期打擊效能提升近3倍。全省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實現“兩降兩升”,立案數、財產損失數同比下降9.7%、24.4%,破案數、刑拘數同比上升41%、96%。
此外,銀行卡盜刷犯罪作為一種非接觸式的經濟犯罪,打擊難度大。廣東公安經偵部門通過自主研發的“偽卡盜刷資金分析模型”和資金分析工具,近年來共打掉銀行卡盜刷團伙100多個,銀行卡盜刷犯罪得到了初步遏制。2019年年初,省公安廳經偵局從一宗銀行卡被盜刷警情入手,運用該模型循線追蹤被騙資金流向,發現一條橫跨7個省的盜刷產業鏈,涉及盜刷信息、信息中介、取現車手等各個環節。2019年8月,組織韶關、廣州、深圳、東莞等地開展統一收網行動,成功破獲一個特大偽卡盜刷案,打掉盜刷犯罪團伙9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21名,繳獲涉案POS機、偽卡、銀行密碼器、U盾等物品一大批。
治安防控:手持移動端 頭頂警務云
智慧新警務將各項治安業務需求與公安大數據充分融合,有效破解社會治安管理難題。如在治安部門的工作中,社區警務是最基礎的業務。省廳治安局開發出“社區新警務”移動應用,社區民警手持移動端,頭頂警務云,對各類數據資源“隨身調用”、核查信息“秒級”完成,成為集“采集、研判、行動、反饋”工作鏈條于一體的最小警務單元,實現移動化、扁平化、智能化工作模式。
在大數據的支撐下,社區民警工作效率得到極大提升,有更多的時間走進社區做好治安防范等工作。去年以來全省社區民警在社區工作的有效時間增加了67萬個小時,全省“兩搶一盜”等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1%。
全省建設了67個智感安防區,其中廣州塔城市綜合體、汕頭陳厝合連片出租屋、惠州大亞灣石化區、湛江海安新港交通樞紐、肇慶鼎湖山風景區等5個省級示范點去年以來接報刑事警情、發生可防性案件同比分別下降20.1%、32%,廣州塔核心區域實現連續660天刑事警情“零接警”。
據悉,強化警務創新應用,助推廣東公安社會治理實現四個轉變,即社會風險管控實現從事后被動處置進一步向事前精準預警轉變;打擊犯罪實現情報線索從粗放應用進一步向精準滴灌轉變;社會治安防控實現從“靜態平面松散”進一步向“系統立體智能”轉變;民生服務實現從“窗口”進一步向“指尖”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