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警方稱“梅姨”身份與長相暫未查實,有平臺擅發其畫像涉嫌違法
據中國之聲報道:近期,幾張呼吁大家尋找拐賣兒童犯罪嫌疑人“梅姨”的圖片廣泛流傳,引發關注和爭議。
“梅姨”這一稱呼,最早出現在2017年初,姓名不詳。當時,有拐賣兒童團伙犯罪嫌疑人供述,他曾在2003年至2005年間拐賣9個兒童,都是通過一名被稱為“梅姨”的女子介紹和聯系轉賣,并收取了介紹費。據說,“梅姨”17年時65歲,身高1.5米,講粵語,會講客家話,曾長期在廣東增城和韶關新豐地區活動。根據描述,廣州警方繪制了“梅姨”的模擬畫像,并于2017年6月公開懸賞,但沒有獲得有價值舉報線索。
應被拐兒童家屬多次要求,今年3月,廣州增城有關部門派員再次對“梅姨”畫了第二張黑白畫像。不過,近日“梅姨”受到廣泛關注,源自于另一張照片——也就是基于這第二張黑白畫像生成的彩色畫像。最早發布這張彩色畫像的人,叫申軍良,是當年案件中九名被拐兒童之一的申某的父親。正是他在個人渠道發布的這張畫像,被一家名為CCSER的兒童失蹤預警平臺編輯加工,加上了“尋找梅姨”等字樣,引發廣泛傳播。
18日上午,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這張畫像并不是官方公布,而發布方CCSER兒童失蹤預警平臺也不是公安機關官方權威平臺。那么,這張彩色畫像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公開發布它的CCSER兒童失蹤預警平臺是什么來頭?未經公安機關核準擅自發布,又將承擔什么責任?
CCSER屬民間互助平臺 自行發布“梅姨”肖像涉嫌散布警情
記者通過CCSER兒童失蹤預警平臺微信公眾號賬號資料發現,該公眾號賬號主體是一家名為“北京安盟公益發展中心”的機構,機構類型為民辦非企業單位。天眼查顯示,北京安盟公益發展中心成立日期為2016年8月,注冊資本為10萬元,登記管理機關為北京市民政局,業務范圍包括課題研究、合作交流、專業培訓、咨詢服務等。
而在其名為“失蹤預警”的APP中的APP介紹一欄中,標明平臺是以民政部直接登記主管的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為依托,由中社兒童安全科技基金全權負責開發和運作的中國兒童失蹤社會應急響應系統。
記者嘗試聯系CCSER平臺,但其電話始終無法接通。
記者向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核實相關情況,工作人員表示,基金會已與中社兒童安全科技基金和CCSER平臺在2017年停止了合作,目前CCSER平臺與基金會沒有任何關系。
“跟我們基金會沒有關系,我們17年的時候就已經跟平臺和基金終止了合作了,我們網站上面有終止公告。”
《公安機關執法細則(第三版)》第十五章規定,需要通緝犯罪嫌疑人的,辦案部門制作《呈請通緝(懸賞通告)報告書》,說明犯罪嫌疑人基本情況、簡要案情及通緝的范圍、種類、理由等內容,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韓驍認為,根據上述條文,發布“梅姨”畫像的行為應當屬于公安機關采取的協助調查措施,屬于公權力使用,要遵守嚴格的法定程序。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擅自發布。結合本案,CCSER平臺不是公安機關權威平臺,屬于民間互助平臺,無權向社會不特定群眾發布尚未確定其真實性的肖像畫。
CCSER作為一家民間公眾平臺,在發布內容時應遵守現行法律規定,盡到合理的審查義務,確保其發布的消息不會損害到公民的合法權益,不會對公共秩序造成負面影響。首先,非由公安機關作出的,民間自行制作的肖像畫的真實性難以判斷。并且,就算是由公安機關協助作出的肖像畫,公安機關尚未作出公布決定,很可能是因為畫像存在誤差需要進一步核實等問題,若此時由個人或組織擅自公布,很有可能造成其他嚴重后果。因此,CCSER自行發布“梅姨”肖像畫的行為涉嫌構成散布警情,可能會承擔相應的行政處罰責任。
彩色畫像從哪兒來?“梅姨”究竟長啥樣?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網絡流傳的“梅姨”照片大致分為三個版本,第一版為17年黑白素描手繪版,第二版為19年3月黑白素描手繪版,第三版則為19年11月的彩色人像圖。該被拐兒童申某的父親申軍良向中國之聲介紹這三個版本照片的緣由。
“第1幅是廣州增城警方2017年6月對外公布出來有個懸賞通告,你們在網上都可以查得到。他們自己找誰畫的,怎么畫出來的,我不知道。第2幅畫像是由林玉輝警官畫的。廣州增城警方2019年3月份,邀請林玉輝警官去到廣州那邊,根據接觸過梅姨的這個人模擬描述畫出來,臉比較圓。第2幅黑白的畫像。這個是畫像畫出來之后,最后一個版本是11月9號,林玉輝警官給我發了一個通過他畫的畫像,找人電腦所組合成的彩色的,他發給了我。當時他發給我意思就是這一幅畫像,他找人電腦合成的更加逼真,更加容易識別。 ”
模擬畫像專家林玉輝警官也向中國之聲證實了申軍良的說法。實際上,2017年6月廣州增城警方曾向社會征集“梅姨”的線索,并附上了一張“梅姨”的模擬畫像。但是從后期警方掌握的情況,見過“梅姨”的人卻都說不像。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今年3月份林玉輝警官前往廣東,找到了跟“梅姨”曾經同居過的一名老者。這個版本的畫像最后得到了老人和其他見過“梅姨”的人的認可。
“他畢竟和‘梅姨’同居過幾個月,對‘梅姨’的相貌特征看的、觀察的比較準確,在給我描述的時候,說的也比較干脆,我覺得這對‘梅姨’這個畫像的準確性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關于網傳彩色照片,林玉輝說,有一家網絡公司為幫助更好地識別“梅姨”,將素描畫像做成了彩色畫像,此后他通過朋友轉給了申軍良。申軍良稱,自己只在個人社交媒體發布過這個版本的照片,CCSER平臺所發布的彩色照片并不是直接從他這里得到。
“沒有任何人給我說,申軍良你把哪個照片給我一個,沒有任何人這么說過。我不知道他們怎么拿到照片,或者是他從媒體上面、還得從哪個地方誰轉發給他們的,他拿到之后他加了一些字上去,我看到又加了一個二維碼什么的。”
申軍良表示,CCSER平臺所發布的增加各種文字描述和二維碼的版本,是公安部通報中所稱的“謠言”所在,但他丟失孩子的事實確有其事,且“梅姨”確有其人。
“對于我們來說我們是受害者,現在我說開始給我留言,甚至有些人就說,申軍良你不要拿別人善良的心怎么樣,就好像甚至我孩子有沒有被別人拐走這個事,還有沒有這么個“梅姨”這個人,就像是我編造出來一樣。現在我這個事情我聽到他們這么留言這么說,這讓我感覺太不公平了,心很痛了。“
昨晚,有媒體援引廣東警方的話,再次回應這一事件。回應說,經最早指認“梅姨”的張某某辨認,今年的最新畫像,與“梅姨”相似度不足50%,且與17年第一張畫像差異較大,公安機關仍在進一步核查。目前,除廣東外,近期湖南、四川、福建乃至新疆等地均有人舉報稱“梅姨”在當地出現,經復核,均不符合案犯描述的“梅姨”身高、年齡、語言等綜合特征。
警方還表示,目前,“梅姨”畫像的傳播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家長的恐慌,并給一些與畫像相似群眾的正常生活帶來影響。從供述情況看,“梅姨”是一名中間介紹人,社會公眾對所謂“梅姨”信息不必恐慌,歡迎各界人士積極提供相關線索,協助警方盡快破案。廣東警方也鄭重表示,將繼續積極尋找其余7名兒童下落,嚴厲打擊拐賣犯罪。相關進展,中國之聲將持續關注。
央廣記者:李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