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長城保護堅持不改變原狀、最低干預原則
中新社北京1月24日電 “長城是‘非標’,簡單地按一個統一標準,不修壞才怪。”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24日在北京如是說。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在北京舉行發布會介紹《長城保護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有關情況。針對近年來長城過度修復引發的種種爭議,宋新潮將其總結為四方面的問題。 首先,很多地方對長城的理解,只是簡單把它視為一種資源去利用,在整個過程中按照固化的理念,如把長城固化為八達嶺的樣子,所以修的時候就按照八達嶺的樣式來修。這樣在修的過程中主觀上就有很多方面的問題。
二是對于長城完整性和真實性的理解有偏差,把“修舊如舊”原則和復建,或者是重新打造一個景點混淆起來。
三是從制度上把長城的保護按照建設工程進行管理。在這一過程中,再好的設計方案,簡單套用建設工程的招投標等方式,都會出現目前產生爭議的問題。
四是監管方面確實存在漏洞,有些地方的監管不到位。
宋新潮指出,長城保護原則主要是不改變原狀原則、最低程度干預原則、預防為主原則和分類保護原則。我們主張“整體保護”,即對長城價值、真實性、完整性的全面保護。主張不過多去干預,盡可能按原狀保護。部分長城,過去看是那個樣子,今天怎么修成這個樣子了?這實際就是沒有按照原狀進行保護。同時,現存的有磚石長城,有土長城,還有建筑形態保存較好的長城,要分類進行保護管理。
他坦言,很多人希望出標準,但是長城是“非標”,簡單地按一個統一的標準,不修壞才怪。一定要在正確理念和觀念的指導下,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或者長城本身材質進行修復。(記者 應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