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投資億元的中牟縣人文路跨賈魯河大橋被指通車四個月就大面積破損,針對此,中牟縣官方26日回應稱,經現場勘查,并仔細查看設計圖等技術資料,專家一致認為大橋整體結構安全,問題主要是鋼箱梁段橋面瀝青混凝土面層出現推移、破損。
中牟縣人文路跨賈魯河大橋為鄭州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連接中牟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共布置18根斜拉索,斜塔形式及高度在國內外均為罕見,寬度為同類型橋梁亞洲之最。施工難度和對施工工藝的要求在省內也屬首例。工程于2015年3月23日開工,2018年3月20日正式通車。
6月15日,施工單位人員發現大橋橋面部分出現瀝青推移、破損的問題。中牟縣委、縣政府接到報告后,高度重視,于6月16日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并組織河南省道路材料與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相關專家現場勘察。
經現場勘查,并仔細查看設計圖等技術資料,專家一致認為大橋整體結構安全。出現瀝青推移、油面破損問題的原因是,該大橋為雙索面無背索獨塔斜拉橋,施工工藝復雜,施工難度大。鋼橋面鋪裝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因晝夜溫差較大,正交異性的鋼橋面板柔度大,產生溫差變形,鋪裝層局部易出現應力集中,產生剪切破壞。鋪裝層是在上坡路段,高溫天氣下鋼橋面瀝青鋪裝層容易發生剪切推移破壞。
“鋼橋面鋪裝一直是橋梁建設的難點與重點,在橋梁管養過程中也是難點。要求具備足夠的技術儲備,而省內沒有施工先例。”施工單位中國水電十一局人文路跨賈魯河大橋項目經理李克濤介紹說:“發現問題后我們積極聯系權威專家做技術指導,優化原材料性能,使之遠高于設計標準,在施工中嚴控施工時間、溫度,提前了解施工時段天氣狀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各工序銜接緊密。”
“本次出現的問題僅限于鋼箱梁段橋面瀝青混凝土面層。”河南省道路材料與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家陳大根說,本次問題出現后,及時在原鋼橋鋪裝層設計的基礎上,對材料參數進行優化,提高現場控制標準,雨霧天氣嚴禁施工,在現有溫度條件下確保25天養護期限,可有效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
該專家介紹說,中牟縣人文路跨賈魯河大橋于2018年4月21日通過了動靜載試驗檢測,橋梁主體結構安全;2017年11月7日橋面瀝青混凝土變更履行了評審、變更手續,瀝青混凝土配合比齊全;施工過程中的材料取樣檢驗程序完善,資料齊全,程序符合要求。
截至目前,大橋東半幅道路已整修完成,西半幅道路正在整修中,預計9月1日整修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