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被困山中 一周發生四起
救援隊曾連續30小時救出4人 有女游客一度失溫面臨危險
救援人員在夜里尋找被困者供圖/綠舟救援隊
秋色漸濃,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到郊區山里尋找秋韻,但是部分驢友拋棄常規路線,進入景區的非開放區域,最終被困山中的事情近期屢屢發生。昨天,綠舟救援隊的安忍告訴北青報記者,10月21日到27日一周的時間里,救援隊先后收到了4起游客被困山中的求救信息。“21日、22日兩天,我們在鳳凰嶺就收到兩起求救信息,其中一名女性一度陷入失溫狀態,情況非常危險。”救援人員提醒,到山里旅游時選擇正規景點,遇到危險選擇信號良好的地方報警,并原地等待救援。
三游客被困24小時
“山里的葉子紅了、黃了,大家組團去郊區看紅葉啊。”近日,隨著氣溫降低,北京已染上一股濃濃的秋色,許多市民組團前往郊區山中欣賞秋季山景。但對于綠舟救援隊的救援人員安忍來說,最近的山中救援行動也多了起來。“從21日到27日這7天里,我們收到了4起游客被困山中的求救信息,最危險的一起找到被困者時,被困者已經是失溫狀態了。”
安忍介紹,21日晚上,3名年輕人到鳳凰嶺未開放參觀的區域探險,因為迷路,無奈求援。“當天先是下了雨,后來又有大霧,地面非常濕滑,就算我們救援人員也是走幾步就滑一下,3個人被困的位置周邊多有懸崖,我們攀登的時候也感覺手里捏了一把汗。”
雖然偶爾能夠看到被困者用手電發出的燈光,但是因為被困的位置處在未開放區域,接近起來非常困難。直到22日早上6點多,救援人員才找到被困者,“被困的是兩男一女,女子因為頭天夜里淋了雨,夜里又有風,凍了一宿,我們發現她的時候已經處于失溫狀態了,情況非常危險。”
經過救助,三個人的狀態有所恢復,救援人員將3人送下山的過程中,多次“懸降”導致進度較慢。22日下午5點多才將3人安全送到山腳,此時距離被困者求助已經超過24小時了。
一周四起遇險事件
“剛救下這3個人,還沒來得及吃完飯,22日晚上6點多就又收到鳳凰嶺內有人獨自爬山,因為天黑被困的消息,我們趕緊收拾裝備進山救人,這一去又是6個多小時,幸好這次被困人員的距 離不遠,找到他的時候身體也沒有大礙。”安忍說,兩天時間接到兩起求救信息,救援人員連續救援接近30個小時,幸好最后沒有人出事。
10月26日晚上,綠舟救援隊再次接到求助信息,2名男子結伴爬山時在海淀區陽臺山景區附近的野山被困。“兩人均為20歲左右的年輕人,此前都爬過野山,趁著休息沒事結伴出游,先是從陽臺山管嶺路上山,到達主峰后突遇大霧,迷路后越走越遠,再加上天色漸晚,就找不到下山的路了。”綠舟應急救援隊一名隊員介紹,26日晚上,山上大霧彌漫,道路濕滑,山上氣溫只有三四度,比較寒冷,其中一名驢友覺得當晚可能無法成功下山,不斷吹著求生口哨,并給救援人員發送了GPS坐標。
當天夜里,救援人員根據坐標找到兩名被困者,并將其營救下山。此外,10月22日綠舟救援隊還接到一個求助信息,幾名游客在房山周口店周邊野山遇險,最后由當地派出所和消防成功營救。
被困者應抱團取暖避免失溫
安忍分析,之所以近期頻繁發生游客被困的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量游客選擇未開放的野山游覽,由于秋天太陽下山早,天氣變化大,時常發生下雨、大霧等天氣,因此容易造成游客登山后迷路等問題。
“此外,有些驢友爬山時規劃不足,在食物、水分、電源等補給上準備不充分。還有就是沒有量力而行,爬山過程中才發現體力不足。這些問題在山里都可能給自己帶來生命危險。”安忍說。
安忍建議,游客看秋景應選擇正規的旅游景點。如果遇到危險情況,要到信號良好的地方報警尋求求助,求助時盡量提供所處的位置或者坐標,隨后停留在原地等待救援。“我們曾經遇到過到了說好的位置,發現被困者自行離開到了別的地方,我們不得不繼續追著被困者,這樣非常不利于救援。”
救援人員表示,秋天天氣漸涼,入夜后氣溫下降較快,一旦被困,被困者應盡量抱團取暖,避免身體失溫造成危險。
文/本報記者 屈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