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公安局刑事偵查局對外發布自寧夏反電詐中心成立以來止付典型案例。同時向媒體通報,寧夏反電詐中心自2016年10月運行以來,截至今年6月底,共接警1700多條,向各分縣局推送有效線索30余條。電信詐騙案件偵辦平臺錄入率93.33%,止付合格率93.84%。止付賬戶406條,涉及金額64.76萬元;凍結合格率98.39%,凍結賬戶373個,涉及金額138.22萬元。成功返還電信詐騙凍結資金兩筆,共計53.95萬元。運營商累計推送電話30661條,查詢涉案號碼360條,封堵號碼1031個,發送預警信息650萬余條,銀行查詢涉案賬戶555個。
緊急將受害人手機關停
寧夏反電詐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該中心通過與全國多省市公安機關、全國反電信詐騙的信息、資源共享,不定期接收外省兄弟單位推送的冒充公檢法實施詐騙的假“通緝令”詐騙信息。中心接收后,迅速對寧夏群眾的受騙信息進行核查,由公安機關查詢人員信息,運營商查詢聯系電話,銀行查詢開戶信息及在這一時段的交易情況。
今年3月,中心接收到外地推送的以假“通緝令”實施詐騙的工作信息,中心通過運營商查詢到電話及通話記錄,發現該電話已與詐騙分子通話30分鐘,電話處于占線狀態。公安組立即對電話持有人王女士個人信息進行查詢,向其發短信提醒,并向王女士的丈夫說明事由,讓其丈夫盡快出面制止。同時,中心向運營商申請對王女士手機緊急關停約5分鐘后,恢復號碼正常。
隨后,民警聯系王女士,簡單說清事由,王女士卻并不相信,質疑民警身份。民警主動問其現在何處,王女士透露自己在火車站工商銀行。但其以為警察要去抓她,說“馬上打錢不要抓我”,隨后直接把電話掛斷。民警再次打電話,王女士卻一直不接。
民警及時將情況通報市局指揮中心,通知轄區派出所出警前往該工商銀行營業網點進行勸阻工作。銀行迅速聯絡火車站網點,對王女士銀行轉賬進行阻攔并予以預警,并將王女士位置告知其丈夫讓其迅速過去阻攔。
最終,在銀行工作人員及轄區派出所民警的成功勸阻下,王女士沒有按照不法分子的要求轉款。而此時,王女士已經將家里所有賬戶的錢都轉到了工商銀行卡上,此案直接挽回損失50余萬元。
全區遙控阻止電信詐騙
在工作中,反電詐中心十分重視各運營商、各類預警平臺推送的信息,中心將各類信息進行歸類,反饋運營商。按照預警推送的信息,中心將一分鐘以上通話時長的疑似受害電話全部進行回訪,回訪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確定可疑電話詐騙類型,也可以作為一個宣傳的渠道。中心通過警綜平臺進行短信提醒,被叫號碼一律電話回訪,主叫號碼會先對號碼進行核實,再做回訪。自平臺運行以來,共計推送號碼30661個。
今年6月23日,中國移動寧夏網絡安全管控平臺向中心推送疑似冒充公檢法實施詐騙的聯系電話,受害人歸屬地為石嘴山市。值班人員立即聯系受害人姜女士,但其對民警極其不信任,一直詢問民警是哪個單位。
經過民警耐心解釋,姜女士說明情況:“中午接到一個10086的移動客服電話,說她的身份證在上海辦理了一個電話號碼,開通了寬帶業務,現在欠費了,他們已經報警了,讓她聯系上海這邊的派出所處理,并將電話直接幫她轉接到辦案單位。假警察說她身份信息被盜用,在上海市工商銀行已經欠款300萬,現在需要證明自己名下賬戶未在異地消費過,要求將17萬元的銀行存款匯總一張銀行卡,辦理好后聯系嫌疑人。”
反電詐中心告知姜女士被騙的同時,將信息通過警綜平臺發送至石嘴山市公安局指揮中心,石嘴山市轄區派出所及時與姜女士取得聯系。
本報銀川7月26日電 記者 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