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即將在10月8日迎來68歲生日,近日記者從該企業獲悉,他在早該退休的年齡選擇了再一次創業,進軍工業互聯網。在他看來,他正在開啟的將是一個萬億級市場,不僅能讓鴻海富士康也能讓千千萬萬的工業企業蛻變重生。
工業互聯網產業在中國正方興未艾,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不久前,工信部賽迪顧問發布的《2018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演進及投資價值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為5700億元,同比增長13.6%,增速領先于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占整體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22.5%,未來15年市場規模或將超過11.3萬億元。
但并非所有人都看好工業互聯網的前景,在郭臺銘看好工業互聯網前景的同時,不久前參與工業互聯網大市場的先行者美國GE,卻因為財務危機賣掉了其工業互聯網業務板塊。有分析認為,GE正是看到了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泡沫,主動撤離。
工業互聯網領域到底有無泡沫?郭臺銘所押注的工業互聯網第一股工業富聯的董事長陳永正不這么認為,他表示:今天的工業互聯網與當年的互聯網發展很像,20年前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候,同樣涌現了大批互聯網創業企業、互聯網新商業模式,在這個過程中也倒下了許多公司,但這幾年大家看到成熟的、盈利的、影響力巨大的、深刻改變社會生活和引發產業變革的消費互聯網公司,他們的形成經歷了市場洗禮、迭代、演變。工業互聯網產業的市場發展也一定是螺旋上升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正因為如此,工業富聯將眼光投向了推動工業互聯網生態的培育上,積極推動即將在北京召開的2018工業互聯網生態大會暨雙創開發者大賽。記者獲悉,目前希望分享工業互聯網巨大蛋糕的企業,從ICT企業到制造企業到互聯網巨頭,從大公司到小公司,包括聯想、三一重工、騰訊、阿里、東方國信、華為等等,大家都希望分一杯羹。
今年6月6日是富士康在大陸投資30年的紀念日,郭臺銘邀請了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的諸多大佬在深圳舉行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高峰論壇。這次論壇從某種意義上看,更像是一場關于“工業互聯網的詢證會”,郭臺銘希望透過多維度的碰撞來找到務實推動工業互聯網落地的路徑,來給這個正在開啟的市場做預判。
郭臺銘在多個場合表示,希望富士康橫向市場拓展機會,借助2B業務打造全球最大的工業互聯網,站上產業鏈頂端。富士康有理由在工業互聯網這個新賽道上成為領跑者和賦能者。(中工網記者 孫喜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