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中午12點,馬云召集了60名企業家在三亞召開“午餐會”,就如何參與完善鄉村寄宿制學校、它對鄉村脫貧的意義進行探討。
“今天請大家來,是探討、推動貧困鄉村并校計劃,鼓勵大家共同參與,為家鄉服務,建宿舍、捐校車……”1月21日中午,馬云邀請80余位國內知名企業家齊聚三亞,在2017年“馬云鄉村教師獎”即將頒發之際召開了一個溝通會,認真探討一件關于教育脫貧的事情——在中國貧困鄉村進一步推動并校計劃,同時讓那里的孩子們能夠讀上條件完善的寄宿制學校。
“脫貧要從教育做起。”
馬云多年來關注農村教育問題,他發現農村教育的一個大問題是“一些特別貧困的地區,小學空在那兒,只有十幾個學生,一兩個老師,教五六個年級”。有統計顯示,在14個國家特困連片地區的708個貧困縣中,100人以下的小規模學校近5萬所,這些學校中有很多分布分散、條件較為簡陋。
馬云表示,政府在過去30年做了很多努力,讓幾億人實現脫貧,非常了不起,而企業家應該投入這場脫貧戰役,在這個對企業家來說最好、最能發揮的時代,盡到社會責任。
在201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脫貧基金啟動,在5年內投入100億從事脫貧事業。
馬云指著一張鄉村兒童坐木船上學的照片說:“很多學生上課需要坐船去,跋山涉水,我覺得,這些孩子根本就不應該走讀,應該寄宿,必須大力推動寄宿制。”
在媒體的報道中,經常能夠看到農村留守兒童長途跋涉去上學的情景,“冰花男孩”王福滿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并不是特例,根據《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發展報告》(2016)顯示,農村小學生平均單程上學距離為5.4公里,而農村初中生平均單程上學距離為17.5公里,很多農村學生每天上學往返要用去4-5個小時。
“周五用校車將孩子們送回家,周一早上再從村口把孩子送到學校;農村里的留守婦女通過培訓成為生活管理員,照顧孩子們生活;學校規模大了,有幾百個學生,教師也有積極性。”馬云描述著鄉村并校和完善寄宿制學校的設想,“在歐美,寄宿制很成熟,我們完全可以把經驗帶進來。貧困鄉村里100人以下的小規模學校應該并掉。”
“我們今天做這個事情是希望配合政府,真正影響幾百萬農村孩子的教育。只有農村教育強了,教育才會強。”馬云說。
向現場企業家倡議:“回到家鄉,回報家鄉”
馬云在現場向企業家們倡議道:“鼓勵大家為家鄉服務,推動并校計劃,參與校舍建設、校車捐助,馬云基金會負責做標準、監督、落實,每年向公眾匯報。”
馬云基金會已經先行一步,在2017年啟動了鄉村寄宿制學校項目試點,為貴州兩所學校對接劉曉松等企業家持續三年的支持,共同參與鄉村寄宿制學校的升級工程。
這兩所學校分別是位于黔西南州的大田小學與位于黔東南州的寨頭民族小學,項目計劃通過三年的支持,建設具有示范和標桿作用的鄉村寄宿制學校,將來在更多鄉村地區復制和推廣。
馬云與鄉村教育
馬云一直以來都十分關注鄉村教育。
2015年,馬云公益基金會發起“馬云鄉村教師計劃”,每年為100名鄉村教師提供總金額為1000萬元的獎金資助和持續三年的專業發展支持。
此后,馬云公益基金會又先后發布“馬云鄉村校長計劃”和“馬云鄉村師范生計劃”,分別計劃在10年內投入約2億元人民幣尋找和支持中國優秀的鄉村校長,以及在10年內投入至少3億元,選拔應屆優秀師范畢業生成為鄉村教師,培養未來的鄉村教育家。
馬云說:“現在很多孩子的爸爸媽媽都在城市里打工,爺爺奶奶也不知道怎么教他,他們的課后作業,生活全亂套了。我希望大家共同來推進中國的拆校并校機制,大家往鄉鎮靠攏,我們一個學校再遠,二十分鐘的車程夠了,大家都往鄉鎮去,很多爺爺奶奶跟著去,很多時候爺爺奶奶不肯出來,農村越來越窮,并校機制對中國農村的進步會很大,在一百人以下的學校,原則上都給他并掉。每個省都有貧困的地方,你是哪里人,你就做哪里,為自己的家鄉多做一點事情。可以給孩子們建宿舍,捐校車,可以以大家公司的名稱來命名。”
“中國教育最大的希望在農村。”
去年的鄉村教師頒獎禮上,馬云說。
“只有農村教育強了,教育才會強。”
今天,馬云再次重申。
從鄉村教師到鄉村校長、鄉村師范生計劃
再到鄉村寄宿學校計劃,
三年持續行動,一份不變初心。
教育脫貧,大家一起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