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微博上對快遞員表示感謝,正因為這些快遞員的努力,使得雙11期間產生的10億多個包裹,在1周內就全部送完了,“菜鳥網絡用了一周的時間送完,抵達世界各個角落,這是世界貨運業的奇跡,更是商業世界協同合作的奇跡。這奇跡的背后是300萬名風里來雨里去的快遞員。向你們致敬。”
事實上,今年雙11,除阿里外,其它平臺的物流效率也都創出新高。京東85%的訂單實現當日生產出庫、蘇寧易購第一單送貨用了13分鐘…… “物流業今天的峰值就是明天的常態,雙11的物流就是未來每天10億包裹解決方案的探索和嘗試”,菜鳥網絡總裁萬霖預計。
一直以來,物流就是電商行業除交易額外最關注的聚焦點,堪稱電商行業的第二大戰場。“每一次大促比拼的不是銷量,而是系統支撐能力,這直接關系用戶的消費體驗。今年,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注入立下了汗馬功勞。”蘇寧董事長張近東指出。
今年以來,京東、阿里、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對物流進行全流程改造,通過智能倉儲、智能分揀、智能配送等科技手段提升效率,并且還引入物流機器人AGV(自動導引運輸車)來解決人員缺口問題。
然而,千億元交易額背后考驗的不僅僅是電商平臺,還有物流企業,尤其是配送體量巨大的“最后一公里”。四川省達州市的遠東順意通是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項目,業務不僅包括城鄉物流配送,還承接農村淘寶的配送業務。“如果管理方式不改變,運營成本高,人員效率低,再大的業務量也不能拉動公司成長”,遠東順意通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用專業城配管理系統(eTMS)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難題,用智能操作代替人工操作,原先10個人負責調度,現在2個人就夠了,且出錯率還大大降低。”
在物流科技綜合服務商快貨運CEO趙干看來,只有將改變滲透到物流行業的每一個環節,才能打磨出從根本上提升物流效率的產品。據趙干透露,菜鳥、德邦等電商平臺和物流企業都是快貨運的客戶。以cTMS為例,可使配送時間減少50%,配送里程縮短50%,司機倉庫交接等待時間大約減少30%。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除了京東、菜鳥網絡等巨頭在快遞領域加緊“智慧化”之外,大量承擔快運業務的物流企業還處于手工時代。中國每年的社會物流總額達二百萬億元、甚至達三百萬億元,其中大部分是大宗工業品,以快運方式運輸,占90%左右,而這是目前以快遞為核心競爭力的京東、菜鳥沒有強勢涉入的。中國有30萬左右物流企業,大部分快運企業沒有管理系統。在貨運承運層面,未來長期發展方向將是新能源和無人駕駛。(記者 賀 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