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25日訊 莆田母親河木蘭溪與興化灣海潮匯流處,有座千年歷史的大型水利工程——木蘭陂。當地百姓至今仍經常提起那位長樂姑娘,她在16歲時變賣家產帶頭到莆田攔溪筑壩,造福當地百姓。郭沫若有詩贊:“清清溪水木蘭陂,千載流傳頌美詩。公而忘私誰創始?至今人道是錢妃。”
木蘭陂至今仍發揮排澇、灌溉的重要作用
途經莆田目睹洪災 決心筑壩防洪
據史料記載,錢四娘是長樂人,生于北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父親在福廣一帶為官并于任上去世,錢四娘扶柩回長樂老家。途經莆田時,目睹了莆田人遭受水患之苦,年僅16歲的她當即下決心要到莆田治理水患。
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錢四娘變賣全部家產,湊足10萬緡[mín](古代計量單位),來到莆田木蘭溪上攔溪筑壩。三年后建壩工程接近尾聲,卻因溪洪襲擊,讓剛建成的大壩崩塌。目睹一切被洪水沖毀,錢四娘悲痛欲絕,投水自盡。
錢四娘大愛的治水精神,感動后來人。在其之后,李宏、林從世、馮智日相繼攔溪筑壩,終于建成現今的木蘭陂。
木蘭陂成福建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因錢四娘有功德于百姓,宋朝廷敕封其為“夫人”,俗稱錢夫人。不久朝廷又加封她為“妃”,于是有人將祭祀她的廟改稱錢妃廟。后來,人們重建木蘭陂紀念館、錢四娘廟和馮智日紀念堂等,紀念錢四娘等治水功臣。
“木蘭陂灌溉工程對莆田南北洋平原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南北洋平原原來是‘蒲草叢生、不長禾苗’的沼澤地,木蘭陂建成后便成為沃野良田。”莆田市木蘭溪防洪工程建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木蘭陂是具有代表性的拒咸蓄淡灌溉工程,是王安石變法時推行《農田水利法》的歷史見證,也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
至今,木蘭陂仍然發揮著攔洪、擋潮、排澇、蓄水、引水、灌溉的重要作用。2014年9月,木蘭陂灌溉工程成功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這是福建省第一個世界級遺產的水利項目。(海都記者 李偉強/文 馬俊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