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實驗區各村糧食秋收工作接近尾聲,秋冬種蔬菜種植進入高峰期。連日來,記者走訪君山片區大中村、蘆北村等地看到,田間地頭、種植大棚再度迎來忙碌的身影,當地農戶已經開始各類蔬菜的種植生產工作,全力保障明年春季“菜籃子”。
2日上午,在大中村的一處種植田里,一臺旋耕機在田間來回行駛,一次性完成起壟、噴灑農藥等工序,兩名工人操作手推式胡蘿卜播種機在田壟間推進,種子便從機器種箱中均勻地排到田里,胡蘿卜播種環節實現全程機械化。
“我們今年用新的胡蘿卜播種機,采取四行播種法,一臺機器平均一天能播種15畝地,效率比單純的人工種植高很多,預計10天就能完成播種。”農戶詹孝平告訴記者,機器的播種量比較均勻,能節約種子,也有利于胡蘿卜后期出苗。
胡蘿卜的生長需要“小水勤澆”,在完成播種的農田里,工人鋪設了微噴灌設施的管道,以便定時噴灌,補充農作物生長所需水分。“今年我們合作社準備種植胡蘿卜100多畝,品種是新引進的‘禧紅洪地’,具有條形好、紅度高的特點,比較適應平潭的氣候條件,預計在明年4月份就能收獲,賣到全國各地的市場。”平潭富鑫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詹孝珠說。
蘆北村的大棚蔬菜種植工作要開展得更早一些。在平潭潤豐園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產基地,工人們分組在各個大棚里種植今年第二批次的小西紅柿,大家將育苗盤里的種苗一株一株地定植到田里,地膜下的滴灌設備定時噴出水霧,為土壤增加濕度,便于種苗成活。
“今年秋季,我們公司要種大西紅柿和小西紅柿面積約60畝,分4批次種植,在11月底全部完成。第一批小西紅柿預計在元旦后采收上市,供應平潭本地市場,整個西紅柿的采收期可以持續到明年5月。”平潭潤豐園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守成說。
記者從實驗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實驗區秋冬種蔬菜播種面積有2萬畝,以胡蘿卜、大蔥、白蘿卜等根莖類蔬菜為主,全區有40余家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從事相關生產。“實驗區90%的秋冬種蔬菜在明年春季收獲,我們會組織農技人員下鄉指導農戶科學施肥,做好預防凍害、病蟲害工作,全力保障全區蔬菜越冬生產。”實驗區農業農村局農業處負責人蔡宗信說。(融媒體記者 林伊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