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一農民自制圓球形逃生設施,自稱“2012諾亞方舟”,首次下水視頻被傳網絡后引發熱議。7日,中新網記者探訪“諾亞方舟”制造工廠,制造者劉起元稱:正在加緊進行技術升級改造,期望定型量產用于實際救援。
2012年12月13日,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身軍綠大衣的
2012年12月13日,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4座的方舟內部
2012年12月7日,記者在河北省香河縣鉗屯鄉的一個工廠內見到了“2012諾亞方舟”的制造者劉起元。“雖說我對2012災難日的說法不迷信,但是我造的‘諾亞方舟’,用于地震、海嘯、洪水等險情的救生設備,應該還是可行的。“劉起元向中新網記者講述研發的初衷和制造技術的可行性時顯得格外自信。
在工廠的一角,記者看到七八個球形救生艙的半成品,兩名工人在院子里正向一個球形救生艙涂刷外層樹脂材料。“這就是網上熱議的‘諾亞方舟’。”劉起元稱,“現在的救生艙比網上視頻里的那種有所改進,主要是球形鋼構件由原來的經緯交錯結構,改成了斜插錯落結構。”劉起元表示,新結構能承受更大的外部壓力,“另一個技術升級是將救生艙的發動機改成內置,這樣駕駛起來更平穩、更安全。”
劉起元向記者介紹了“諾亞方舟”的詳細技術指標。該救生艙整體為球狀,分里外兩層,最大的一個凈重4.2噸;里層為球形鋼結構,中間是防水防火棉,外面是涂刷了30層的纖維樹脂,再刷上防腐漆,做到了防水、防火、防輻射、防冰寒。大球外、內直徑分別為4米、3.2米,內空間約17立方米。里面裝備有發動機、儲能電瓶,可儲存一噸糧食、兩噸飲用水。艙內設置標準救生座椅14個,配有安全帶,如遇緊急情況最多可裝30人。“如果在海上漂浮,14個人可以生活5個月。”劉啟元解釋說。
“本來這東西就是用于救生,所以設備用材上都是最好的,不能糊弄。”劉起元講到他制造救生艙的用材和工藝時認真地表示,從今年4月份開始研制已經進行了6次改造,通過實踐讓其更安全、更實用。
為了向記者證明“諾亞方舟”的堅固性,劉啟元將一頭焊接槽鋼的卡車,開起來撞向一個成品球。巨響之后,記者現場查看救生艙確實絲毫未損。與記者聊天中,劉起元不時接到全國各地慕名者打來的電話,有為他的“諾亞方舟”改造升級建言獻策的,也有探實其可行性的。
當記者問到“諾亞方舟”的前景,劉啟元表示,因自己是農民出身,專業知識有限,存在不足的地方會通過實踐改進,最終合理定型后希望可以量產,運用到實際救援中去。
“不管是否有2012年世界末日之說,面臨已經存在的各種災難,我們應該通過人類的智慧去抗衡。”劉起元稱,電影《2012》給他的沖擊很大,電影里地震、颶風、洪水,大大小小的災難周期性襲來,除了人類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保護地球、保護生態環境,還需要強大的科技用以抗衡。“自己作為一家之主,真正面對災難時,起碼應該為妻兒老小做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