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18日,晉江慈善總會成立
慈善總會成立后,涌現出一批慈善家
晉江慈善總會迄今已投入善款近7億元,惠及群眾近13萬人次
閩南網12月15日訊 慈善與愛心,讓這座城市有了溫度。而這種溫度一直在傳遞,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加溫暖、美麗。
2004年3月,晉江龍湖鎮侖上村的留世代,收到了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錄取通知書,這讓家徒四壁的他發愁了——要獲得留學簽證,必須提供30萬元6個月以上存款的資金擔保。
留世代留學受阻的消息,很快傳開了。幸運的是,企業家王名裕和洪玉衡共同資助32萬元,通過晉江慈善總會定向捐給留世代,助他完成學業。三年后,留世代不負眾望,當選劍橋大學研究生學會主席,成為劍橋大學近八百年歷史上第一位擔任研究生會主席的華人學生,同時也是第一位非英語國家學生。
翻開泛黃的史卷,晉江人那一脈相承的善行義舉躍然紙上。
在古代,民間有“富不過李五,善不過李五”一說。明代慈善家李五(原名李英)是晉江人,富甲一方但很節儉,時常資助貧苦鄉鄰,朝廷曾欽賜“樂善好施”金匾。
創建于1844年的安海育嬰堂,更是晉江人樂善好施的代表。如今它已存續160多年,受惠對象不局限于安海一地,而是廣收晉江和南安等周邊棄嬰并撫養成人。據粗略統計,這里迄今共收養棄嬰兩萬多人。
2002年12月18日,正值晉江撤縣建市十周年,晉江市慈善總會成立,當時已收到善款7460萬元,成為全國第一家縣級慈善機構。這一天,被定為晉江慈善日。2003年慈善日就募捐到2808萬元,使慈善總會在成立第一年內,善款就超過1億元——這在中國慈善事業的史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今,晉江即將加冕“中國愛心城市”桂冠,也是對這座流淌著愛心血脈的城市的最美褒揚。
以前,晉江人不惜花巨資大辦紅白喜事。2003年12月,晉江慈善總會發出移風易俗倡議“簡辦婚喪喜慶,節約禮金做慈善”,得到理事會成員一致贊同。晉江寰球鞋服等企業率先響應,寰球公司老板在其母親生日時捐款10萬元。第一年,慈善總會就收到捐獻禮金110多萬元。至今年4月,已收到積極響應者捐獻的禮金6.73億元。
晉江民政部門相關人士認為,晉江慈善總會在民間慈善中的這一創新,使慈善理念深入人心,慈善活動蔚然成風,“它為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增添了另一道可靠的保險帶,也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和推動貧富互補幫扶。甚至在構建和諧社會中,這也是一種不可低估而獨特的軟實力”。
基于對時代發展態勢的準確把握,在改革開放浪潮中“愛拼敢贏”的晉江人,在先富起來的榮耀和“晉江經驗”的優勢下,一直沒忘記基因里一脈相承且內發的“樂善好施”,創新推動了慈善事業的大發展,成就了中國慈善事業中的又一個“晉江模式”。
數字看晉江
募集善款:
自2002年成立至今,晉江慈善總會募集善款近17億元,投入善款近7億元,惠及13萬人次,在全國地方慈善總會中遙遙領先。
慈善新風:
2007年6月20日,許連捷的父親許書典八十大壽當天,將9999.9999萬元捐給晉江慈善總會。至今,許書典家族慈善基金累計捐贈善款近2.9億元。
慈善世家:
截至2012年6月,晉江市已有14個“慈善世家”、50位“慈善家”、19位“慈善大使”。總會共設立冠名慈善基金76個,留本捐息慈善基金44個,基金總額達11.85億元。(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陳建輝/文 晉江新聞攝影學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