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以下簡稱“茶博會”)定于11月16日啟幕。14日,記者前去探館,提前感受茶博會的魅力。
本屆茶博會在武夷會展中心舉辦,展覽面積4.5萬平方米,分為兩層,設置標準展位1900個。規劃茗茶館、閩臺館(包含臺灣館)、茶機械/茶器具館、茶包裝館四大主題展區。
800家茶“鏈”企業參展
電鉆聲、敲打聲……走進一樓的茗茶館,武夷星、正山堂、朱子家茶等特裝展位一字排開,各個展位里工作人員正在加緊布展,為開幕準備著。眾多烏龍茶、紅茶、白茶及特種茶等品牌在設計、裝扮上“各顯身手”,半開放式的陳設引人一探究竟。
“本屆茶博會參展企業熱情高漲,吸引了全國800家茶全產業鏈企業前來參加。”武夷山市海峽國際會展有限公司負責茶博會運營,總經理謝炳潮介紹,此次展館布局進一步優化,茶葉產品占51%,茶衍生產品占49%,涉及福建、臺灣、云南、廣東、安徽、浙江等10個省,各展商以精心布置的展位和各具特色的產品,為市民游客呈現一場茶產業融合“盛宴”。
“特別是今年新增設的全省茶科技成果展廳,好看又好玩,準備了一系列與茶相關的互動項目,值得期待。”謝炳潮說,本屆茶博會緊扣“三茶統籌、融合發展”理念,發力“茶科技”創新,在茗茶館增設了全省茶科技成果展廳,展示了全省茶科技成果、各類融合高科技的茶機械、創新的茶深加工產品。
樓上的茶包裝館內,茶器具企業則從茶器功能、材料、結構、造型、工藝等多維度充分展示茶器美學,將在交流互鑒中拓展合作機遇。各式各樣的茶包裝也爭芳斗艷,包裝不僅在外形、材質、造型等方面各有創新,更是將多元文化蘊含成包裝產品的內核,彰顯茶包裝設計新潮流。
“茶博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在家門口就能展示品牌的平臺。”武夷山層色包裝有限公司負責人鄭昊喆認為,今年茶博會場館大、品類豐富、集中便利,讓他更有信心吸引更多的客戶。
“網紅”項目依舊亮眼
茗茶館樓上是閩臺館,由省市組團及臺灣館組成。
馬鞍墻、日光巖、飛檐、斗拱,融入各地市特色元素的展館造型讓人眼前一亮。其中“武夷山水·茶空間”十分吸睛,綠色頂梁與紅色仿古裝飾構建出竹文化、瓷器、剪紙等三個茶空間場景,并點綴武夷茶文化、朱子文化詩詞等文化元素。
在臺灣館,已有不少臺商來到現場布置。連續十幾屆參展的“老朋友”洪于婷正忙著布置展臺。今年的茶博會她特別期待,因為疫情原因,已三年未能來武夷山參展,她今年做足了準備,“我12日就來武夷山了。這次帶了50多款臺灣茶和一些茶器,希望能獲得更多合作項目。”
“今年臺灣館的參展數量、品類、面積都是歷年以來最多。”謝炳潮介紹,臺灣館由原來的100個展位增加到150個展位,進一步突出閩臺交流合作,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閩臺館內,還布置了茶非遺展示區和茶文化推介區,讓游客朋友感受傳統茶文化與現代茶產業交融的魅力。在二樓連廊處,鄉村振興電商直播間已初步搭建成型,這也是今年新增設的。屆時,100家茶企業將聯合直播,宣傳武夷茶文旅,推動茶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此外,在展館前的廣場上,武夷茶宴美食嘉年華當天已經開市。武夷茶凍、大紅袍冰淇淋、清明粿等當地美食,以及永泰蔥餅、內蒙古牛肉、海南椰汁等各地風味……現場匯聚八閩各地及省外特色美食等70余家企業,吸引不少游客市民前來大快朵頤。(張筱惜 林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