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是閩北人口最多的縣級市,現有貧困村36個、貧困戶4889戶、貧困人口11047人。面對發展基礎差、貧困程度深、致貧原因復雜等現狀,該市把脫貧攻堅作為各級黨組織“一號工程”,充分發揮黨組織作用,精準發力,吹響脫貧攻堅的沖鋒號。
建甌市東游鎮通過黨建引領,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拓寬貧困戶增收致富渠道。 魏永青 攝
支部幫扶
今年56歲的呂元鑫,是建甌市小橋鎮陽澤村人,自3歲患了脊柱結核病,就一直佝僂著,身高與10歲兒童差不多。高中畢業后,他回村以修理家電為生。然而,40多歲時,他眼睛壞了,再也看不清精細的電路。頑強的呂元鑫轉而養殖山羊,經過10多年努力,年收入最高時達到2萬元。近年來,由于脊柱變形壓迫神經,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作為家庭支柱,他不得不在今年3月把羊全部賣掉,做了手術。
再度陷入窘境的呂元鑫一家,希望重新開始。去年7月,下派該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的郭星峰來到他家,為他帶來了扶貧小額貸款申請表。呂元鑫4天后就拿到5萬元貸款,一年的利息不到300元。還沒摘掉手術康復用的護具,他就跑去預訂了100頭羊,又預訂一塊地建設羊圈,全家人對脫貧充滿了信心。
針對類似呂元鑫這樣有技術、有能力,但缺乏啟動資金的貧困群體,建甌市通過支部幫扶,全面推廣扶貧小額信貸風險擔保金機制,讓貧困戶恢復“造血”功能。截至8月,該市投入扶貧小額信貸風險金1200萬元,投放扶貧小額擔保貸款817戶共3904萬元。
黨建助推
呂元鑫尚有勞動能力,能通過自力更生脫貧,而有些貧困戶完全沒有勞動能力,就需要靠村集體“兜底”。但有的貧困村自身也是零收入,怎么辦?
針對村集體經濟普遍薄弱的現狀,建甌市由村黨組織牽頭,發展“支部+公司”“支部+合作社”“支部+協會”“支部+基地”等基層黨建助推扶貧模式的黨支部就有36個,帶動貧困戶900多戶。
“這一個項目,就解決了我們村集體脫貧的難題。”近日,建甌市吉陽鎮巨歷口村黨支部書記范興旺對記者說。村里新建的50千瓦光伏電站,從今年1月23日起已發電約3萬千瓦時,為村集體增收約3萬元。
圣元太陽能是建甌本土企業,依托其技術優勢,該市在貧困村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壯大村集體經濟。該市投資1900萬元在36個村量身定制光伏發電項目。首批14個村的光伏電站已全部建成,總裝機容量692.22千瓦。通過遠程監控平臺數據分析,每座電站平均每天發電151千瓦時,1千瓦時電賣0.98元。
與此同時,建甌市按照“政府主導,企業經營,貧困戶自愿”的原則,讓貧困戶自由選擇分散或集中式建設光伏電站。分散式,是指貧困戶在自家屋頂建設光伏電站。集中式,是指由圣元太陽能集中建設1000千瓦光伏電站,再由貧困戶通過小額信貸籌資給公司,公司每年給貧困戶分紅3750元,三年后貧困戶這筆小額信貸由公司償還。
建甌電商產業園項目總投資4.24億元,目前已有34家電商企業入駐。 魏永青 攝
黨群同心
黨員是貧困戶脫貧的領頭羊。按照“一村一業一單位、一戶一策一干部”的原則,建甌市確定幫扶單位,派出駐村工作隊,采取包鄉包村包戶的方式,實現幫扶力量全覆蓋,形成處處都有主陣地、人人都是戰斗員的攻堅形勢。
建甌市四套班子領導分別掛點一個以上貧困村,全市72個單位聯掛幫扶36個貧困村,今年初以來市直單位落實幫扶資金324萬元,結對幫扶貧困戶320戶928人。該市在各村黨組織實施“321結對”幫扶機制,即村主干、其他村干部和有能力的黨員每人分別結對幫扶3戶、2戶和1戶貧困戶。在川石鄉慈口村,黨員結對幫扶的就有20戶56人。這些黨員定期到貧困戶家里走訪、出謀劃策,目前村里已經發展雷竹脫貧項目1000多畝。
同時,為了確保黨旗純潔地飄揚在脫貧攻堅一線和群眾的心中,建甌市紀委嚴查扶貧領域的違紀問題,建立健全監管體系,加強對扶貧專項資金的監督管理。(福建日報記者 吳柳滔 趙錦飛 通訊員 魏劍生)
創新發展機制 拓展工業版圖
建甌打造升級版工業
過去的一年,建甌市謀劃在補齊工業短板上尋求突破,如今,在南平市“四比六促”號角催動下,建甌在工業園區管理機制、資本運營水平、產業發展水平、行政服務水平等方面獲得大幅度提升,一個升級版的工業發展新版圖已然呈現。
建甌市形成了分布在城鄉的三個工業園區,即城東工業園區、蓮花坪工業園區(位于東峰鎮)、豐樂工業園區(位于徐墩鎮)。三個園區多年來各自為戰,遇到發展瓶頸。今年初以來,建甌市構建了“一園三區”的新架構,將三個園區整合到建甌市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的統一管理之下,并重新對園區發展編修了15年的發展規劃,總面積擴大到3萬畝。
新設立的建甌市工業園區管委會和建甌市工業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采取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運作模式,從建甌市直各部門抽調了20多名干部充實到園區管委會,全面開展招商引資、規劃建設和企業服務管理等工作。建甌市工業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則下設三個全資子公司,負責三個園區基礎設施開發建設。
園區管委會成立了經濟開發部,開展投融資方面的運作,目前,已經向省農發行以政府購買服務形式貸款2億元,項目已在申報中;設立了建甌市產業發展基金,基金初期規模為2.5億元;已經有3家國際、國內的風投公司、產業基金前來洽談,初步達成合作意向。目前,建甌華宇集團已獲得了產業基金的注入。
建甌市工業園區管委會實行干部派駐企業制度,及時破解企業發展中難題。針對園區中的“僵尸企業”,管委會開展了創造性的工作,為債權銀行、負債企業、閑置企業、接盤的意向企業構筑溝通平臺,目前已經通過租賃困難企業廠房或重組等形式,引入2家新入駐企業或擴大生產企業。(福建日報記者 吳柳滔 趙錦飛 通訊員 魏劍生)
聚力攻堅,打造濱江生態園林城市
——訪建甌市委書記丘毅
□福建日報記者 吳柳滔 趙錦飛 通訊員 魏劍生
建甌加快“三江六岸”綠道、生態、水系景觀建設,新建一批重要節點景觀工程。吳震 攝
總投資32.9億元的“水美城市‘三江六岸’”城市提升PPP項目開工;引進省招標集團設立了10億元的閩招綠色發展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參加南平市投資項目(杭州)推介洽談會,簽下了綠晟LED照明等4個項目,總投資5.2億元……
“‘四比六促’激發了建甌干事創業的熱情,開拓了大項目、大資金競相涌入的新局面,加快建甌打造濱江生態園林城市。”近日,建甌市委書記丘毅說,時不我待,當下,建甌將在擴投資、促轉型、補短板、強督察上持續發力,爭先進位走前頭。
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丘毅認為,建甌市“四比六促”活動要狠抓投資這個穩增長的“定海神針”。要堅持“一把手”抓招商,對看準的企業、認定的項目要舍得給“一把米”、舍得給政策,把有實力的企業、有帶動力的項目引進來;要整合全市電商、物流資源,加快推進電商園、筍竹產業“互聯網+”區域化鏈條化試點項目建設,完成浙江傳化物流和德峰物流合作重組項目。
產業轉型升級是發展的源動力。丘毅說,建甌市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一是做強做大現有企業。制定工業正向激勵辦法和工業穩增長政策,落實領導干部幫扶企業機制,建立重點骨干企業需求清單,“一月一對賬一銷號”,尤其強化對利樹集團、華宇集團、芝星炭業等8家省上市后備企業的精準幫扶。二要做活做優第三產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化創意、醫養結合等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業態,積極申請籌建閩北快遞行業分撥中心;大力培育徐墩根藝、小松運動休閑、吉陽四寶等特色小鎮和康養基地,促進旅游與文化、體育、康養、農業等產業深度融合,構建全域旅游。三要做精做特現代農業。圍繞構建綠色產業發展“一區四帶”,著力穩面積、提品質、深加工、增效益,大力發展品牌農業、生態農業、智慧農業,推動特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補短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丘毅說,建甌市堅持缺什么補什么,聚焦需求發力。如在“硬短板”方面結合文明城市創建,重點推進水美城市、交通暢通、城鄉環衛等10大城鄉民生基礎設施工程,組織實施項目79個,總投資205.76億元,既惠民生、優環境,又擴投資、穩增長;在“軟短板”方面既要注重借智引智,釋放人才政策效應,引進一批高端優秀人才,更要加強本地人才的培訓和使用,包括職業技術人才,培養出來就要讓他們有用武之地。
丘毅表示,建甌在“四比六促”基礎上,自加壓力,增加了“問題樓盤處置、不良貸款化解、信訪積案調處、項目融資服務、電子商務發展”等五項重點工作,做到“四比六促五推動”。為此,該市廣大黨員干部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和務實的作風,敢作為、敢擔當,并建立了一線考察、督察問效等機制,推動問題快解決、項目快推進、工作快落實,為建設濱江生態園林城市和“四富四美”新建甌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