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選擇肥力足的耕地,整地時要細致,保證‘地壯’‘地平’。”連日來,菊美專業合作社創始人陳小菊在田間地頭指導農戶們整地,為明年春季種植花菜做準備。
作為一名周寧縣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像這樣為農戶提供種植方面指導僅僅是陳小菊的日常工作之一。今年5月以來,陳小菊認領周寧縣禮門村高山果蔬產業示范園、禮門村果蔬種植提升、生姜種植項目等三個項目,同時,繼續流轉土地并成立合作聯社,深入周邊各村進行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種植技術指導。
“下一步,我會繼續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加大宣傳培訓,普及科學防治病蟲害知識,提升農民群眾的農業知識技術水平,積極對接駐村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科技特派員等隊伍,完善充實服務事項,提高服務水平,在助力鄉村振興中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陳小菊說。
近年來,周寧縣積極探索建立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制度,堅持不拘一格、人事相宜、開發包容原則選聘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匯聚各方人才。
周寧縣制定《周寧縣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工作方案》,打破部門、行業、體制等壁壘,突破地域、身份、專業等界限,從70多名省內外專家學者、鄉賢能人、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等各領域人才中,擇優選聘首批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按專業特長、資源優勢劃分為黨建引領、農業指導、文旅發展等10個類別,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為更好地發揮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作用,周寧縣由鄉鎮黨委牽頭,對照鄉村振興“一規劃兩清單”和重點項目建設,組織各村提出項目服務需求,梳理匯總優勢特色32項、短板弱項61條、技術需求55個,形成2023年度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需求清單。特聘指導員依托9個“鄉村振興鄉鎮工作組”平臺下沉到村,做到“精準匹配點對點幫扶、跨鄉跨村組團式服務”。
田衣湄發揮線下蝴蝶蘭種植培育、電商直播人才培育及線上互聯網銷售優勢,指導獅城鎮14個村(社區)發展庭院經濟,建立蝴蝶蘭培育基地5個示范點,完成人才技能培訓100多人,預計年增加村財收入近30萬元;林金梅結合自己設計規劃特長與“研學”相關領域研究,對接福州、寧德的相關設計與研學團隊,推進金牌書屋和景觀節點改造、研學基地建設,發展后洋村“庭院經濟”,幫助村民實現增收致富;鄭立德圍繞常源村、溪兜村旅游產業發展,加快推進基礎設施、旅游設施建設……在周寧,35名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活躍在田間地頭、農莊果園,引進項目、爭取資金,在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中各盡其能、各展所長。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后續跟蹤管理和服務保障,讓‘特聘指導員’‘科技特派員’等群體在基層發光發熱,讓主題教育成效在周寧遍地開花。”周寧縣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說。(閩東日報劉志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