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壽寧縣斜灘鎮山田村進村公路上,挖掘機在拓寬路面,這是該村通村公路單改雙工程施工現場。另一邊,村旁連片果園里,果農忙著采摘柑橘,一派豐收的景象。
山田村位于斜灘鎮東北部,在車嶺鷲峰山脈腳下,村內文化資源豐富,周邊古跡眾多,有車嶺頭、山田嶺尾摩崖石刻、荊棘寨舊址、車嶺關、平氛關、古涼亭等古遺跡,還有“百丈漈瀑布”“石像金雞”等自然景觀。
過去,山田村是斜灘鎮的工業園區,村內企業廢舊垃圾亂堆、雞鴨舍亂搭,“臟亂差”一度成為這里的代名詞。近年來,該村抓住美麗鄉村建設的契機,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深挖歷史文化資源,文旅融合,走出了一條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以前,山田村有造紙廠、玻璃廠、鑄造廠等數十家企業,水質和環境受到嚴重污染。為了還山田村綠水青山,鎮政府重拳出擊,取締、拆除污染嚴重的造紙廠、玻璃廠,勸導部分企業易地搬遷,留下的企業按規定取得環保審批。村里鋪設污水管網、建設了污水處理廠,污染問題得到有效遏制。與此同時,黨員帶領群眾開展常態化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清理衛生死角、拆除雞鴨舍等,聘請5名清潔員負責日常衛生和垃圾清理。”山田村黨支部書記郭增華說。
項目建設讓山田更美了。山田村對環村道進行水泥硬化,對車嶺古道碇步橋、“三只蠟燭掛巖川”、荊棘寨舊址等古道遺跡進行了保護性修繕;投入300萬元實施四家亭至山田道路單改雙提升改造項目,目前已進入施工階段。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發展。該村以“黨員帶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推進產業發展,經過努力,形成以茶葉為主、柑橘作物為輔的產業格局。
車嶺頭山腳下的果園里,果樹掛滿了柑橘,老黨員張仁弟正和妻子忙著采摘。
2019年,張仁弟與弟弟張以春到浙江考察后引入柑橘品種紅美人試種,并成立合作社帶動村中36戶群眾種植柑橘320畝。4年間,在科技特派員林芳的幫助下,柑橘產量和質量得到很大提升。
“今年,我家種植柑橘20多畝,產量3萬公斤,并注冊商標‘車嶺紅美人’,如今,線上線下銷售成績喜人。”張以春高興地說。
除柑橘,茶葉也是山田村重要收入來源,該村種植茶葉品種福云六號1500畝,近年來,還推廣種植金牡丹等高優茶品種100多畝,并引進2家茶葉加工廠,村民實現了增收致富。(閩東日報吳蘇梅 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