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為深入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貫徹落實《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合力抓工業全力穩增長的通知》要求,全力推動工業增產增效,經市政府同意,現結合我市實際,出臺十一條措施合力抓工業全力穩增長。
強化大抓工業合力。各地主要領導要親自研究部署,快速組織動員到鄉鎮到一線,開展集中攻堅,統籌資源、積聚力量抓工業,抓實抓細抓具體,盡快抓出成效。市直有關單位要認真履行各自職能,加強會商,及時分析、研判、調度工業運行,統籌支持工業發展資源要素,形成促進工業穩定增長合力。
推進工業項目攻堅。各地要對工業項目進行清單化管理,搶抓第三季度施工黃金期,將總投資2000萬元以上在建、擬開工、已簽約未開工項目列入清單管理,蹲點項目現場,強化要素保障,每周通報項目進度,推動項目盡快開工建設、投產達產。
加強工業載體建設。各地要認真實施工業載體標準化建設年活動,按照全市新增3000畝工業用地和5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的年度任務目標,做好工業用地儲備和標準廠房建設工作。同時,推進63個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按序時進度完成項目投資和形象進度,提升工業載體配套水平。
加快項目策劃招商。各地要落實主導產業產業鏈招商專項行動,圍繞我市四大主導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研究分析產業鏈缺失環節和薄弱環節,梳理工業策劃項目清單,進一步推進謀劃、在談項目對接工作,力爭在2023世界儲能大會上形成總投資500億元以上的簽約項目。
關心關注傳統產業。各地要加強對傳統產業企業尤其是減停產企業的關心幫扶,及時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困難問題,提振企業發展信心。繼續實施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三年專項行動,開展新一輪43家企業智能制造診斷服務,提供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同時,開展“千員萬企”數字化診斷專項行動,建立數字服務專員隊伍,發動200家企業參與診斷行動。
助力企業開拓市場。各地要落實好國家和省、市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結合當地茶酒、水產品、食用菌、按摩器、生物醫藥等名優特色產品,全面發動行業協會、商會牽頭舉辦各具特色和線上線下、省內省外、國內國外相結合的展覽展銷、產品推介、產銷對接等活動。要提高活動舉辦頻次,確保年底前每個月舉辦不少于1場的促銷對接活動。要加大宣傳力度,各級領導積極參與,切實提高活動影響力。
著力促進大宗消費。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促消費活動,推動“電動寧德”建設。鼓勵各地圍繞汽車、家電、“福品”等開展“全閩樂購”主題促銷活動。發改、住建、水利、國資等部門要組織摸排各類重點工程項目、房建項目業主、施工單位對鋼材的需求信息,推進與市內重點鋼鐵生產企業開展對接,努力提高大宗消費規模。
加強“小升規”企業培育。各地要加大“小升規”企業的培育支持力度,對今年擬培育“小升規”企業實行干部“一對一”掛鉤幫扶,開展企業政策輔導、業務培訓,及時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及時兌現省、市企業入規獎勵政策,鼓勵各地配套出臺扶持政策,推動更多企業提檔升級、增產增效。
完善企業幫扶機制。建立市級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下設聯席辦,與市營商辦合署辦公,定期匯總收集各方面反映的涉企問題,推動服務企業點面兼顧、常態長效;要重點收集和解決中小企業遇到的困難問題,包括訂單、融資、用工、銷售等,助其渡過難關。各地要建立主要領導企業接待日制度,每半個月接待一次有問題訴求的企業,對企業提出的問題事項要及時協調、閉環管理。
提升服務企業水平。各地每月至少要組織一場金融機構與企業對接活動,并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保障企業融資需求。在9月份開展兌現政府政策、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攻堅月活動,確保在9月底前取得實質性成效。舉辦全市涉企部門干部和企業骨干短期培訓,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
妥善應對企業外遷。做好擬外遷企業的跟蹤協調,市、縣兩級由發改牽頭會同工信、商務等部門,建立企業外遷的跟蹤協調機制,及時掌握企業外遷意向、對外投資等動態信息,了解企業訴求,及時協調解決,穩定產業鏈供應鏈。要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幫助企業排憂解難,確保外資企業留得住、發展好。(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