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7日訊 前日凌晨,龍巖廈蓉高速公路擴容工程A3合同段后祠隧道,距離出口約140米處,發生塌方,21人被困(龍巖廈蓉高速后祠隧道塌方事故21名工人被困)。
被困人員陸續被救出
救援方案一示意圖 炎平/制圖
方案二、采用小導洞(礦山法)方案,在隧道右側邊墻壁中部,沿壁采用人工開挖T形小導洞方案,人員通過小導洞救出
兩人笑著握手
本報記者笑著離開現場
安保人員也松了一口氣
事發后,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及省市領導高度重視,現場成立指揮部,多部門聯動協調,積極展開救援。
終于,在歷經35個小時救援后,喜訊接連傳出,昨天上午11點33分,隧道打通了,11點43分,21人全部救出!一名工友緊緊捏著拳頭,眼里含著淚光,表情嚴肅,全身顫抖。警戒線外,聚攏的人群為救護車讓道。
救援宣告全面成功?,F場掌聲一浪高過一浪,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直擊現場】
被困者傳出簽名 字跡剛勁有力
事故發生后,指揮部在現場有序展開應急救援。前天晚上7點許,指揮部先后調運17臺大型救援設備、600余人的救援隊伍相繼趕赴現場。經過專家組研究討論,決定3個救援方案同時進行。第一,在洞內鋪設鋼管;第二,采用小導洞(礦山法)方案;第三,加強專業救援設備。
前晚11時至昨天凌晨3時許,事故地點的溫度驟降,徘徊在6℃~7℃。幾名參加救援的工人走出隧道拿增援物資時,雖穿著厚重的外套,仍不時打哆嗦。隧道坍塌,伴隨著斷電。龍巖供電公司在隧道內外都配備了應急電源。
昨天上午10時20分,現場戒嚴。特警每15人為一組,輪流把守警戒線。警戒線外,被困工人的工友、醫療人員、媒體記者等,焦急地眺望著隧道口,等待奇跡。
此時,陽光變得猛烈,救援的氣氛也漸漸升溫。上午11時許,第一個救援方案,鋼管已經頂進塌方體8.5米深。第二個方案,礦山法也已掘進12米。5分鐘后,在施救人員的要求下,21名被困人員的簽名,從塌方體左下方的通風孔中傳出。在第一現場救援的工人介紹,從被困人員的簽名上看,字跡剛勁有力,表明他們身體狀態良好。“被困的人,就在面前啊!”參與挖掘的施救人員有點激動,看見大家的簽名,大伙兒挖得更加賣力。
【傳送飲食】
老家的熱茶 給他們緩解情緒
在緊張有序的施救過程中,被困人員的身體狀況也極為關鍵。原本預計救援時間要一兩天,指揮部請來專業醫生,準備營養含量較高的早中晚三餐。昨天上午11時20分許,救援人員再次通過塌方體下方的通氣孔,給被困人員傳遞食物。前天因為條件有限,只能傳遞一些干糧,而昨天傳進去的,都是熱騰騰的食物。
早餐,是熱牛奶、豆漿、生姜蛋花湯、包子和饅頭;午餐,是生姜蛋花湯、青菜和蛋炒飯;晚餐是辣湯加蛋炒飯。提供食譜的醫生介紹,這樣的搭配不僅有較為充足的營養,還能預防被困人員感冒和腹瀉等癥狀發生,保證他們的腸胃健康。
而陸續趕來的家屬,在醫生的允許下,給被困人員泡了幾壺從老家帶過來的熱茶,“希望能用茶來緩解一下他們的情緒,不要讓絕望填充大腦,多想想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