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一場“尋訪百歲老人——探秘養生福地攝影活動”在武平梁野山拉開序幕。活動選取百歲老人為拍攝對象,借助著名攝影家的鏡頭深度挖掘武平的“長壽基因”,更好地塑造“養生福地·清新武平”品牌,提升武平旅游品牌影響力。
武平縣積極貫徹市委第五次黨代會精神,全面打造新興旅游城市,以打造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目標,加快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發揮旅游業在穩增長、調結構、強動力、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扶持5個扶貧開發重點鄉、58個貧困村開展鄉村旅游,帶動農村勞動力就業,實現資源轉化,直接與間接拉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該縣制訂出臺《關于加快實施全域旅游推動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成立全域旅游發展委員會,協調解決全域旅游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推進全域旅游項目建設。“武平縣把旅游富民作為‘三大戰略’之一,堅定不移發展全域旅游。”武平縣旅游局長何育東說,把武平全域作為一個大景區,全域打造、全面提升,實現“城鄉景區化、景區全域化”,帶動涉旅主要產業、關聯產業、衍生產業融合發展,讓百姓更具獲得感。
該縣圍繞“養生福地·清新武平”的目標定位,突出景觀的全域優化,深化“祈福之城、生態之邑、詩畫田園”等品牌塑造。“強力建設示范區、做大做強骨干景區,打造旅游核心競爭力。”何育東告訴記者,著力建設環梁野山城鄉一體協調發展試驗區,實施梁野山5A景區提升工程,推進“云中村寨”、“十里花廊”、“客家桃園”、“淘寶客都”、“開心田園”這“五朵金花”建設,將實驗區打造成全國知名的宜居宜業宜游的旅游目的地,為武平全域旅游發展發揮龍頭帶動和示范作用。另外,圍繞區域旅游資源特點,深入挖掘特色內涵,打造新的骨干景區。
同時,武平進一步推進“旅游+”跨界融合,延長旅游發展鏈條,以仙佛文化、客家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作為豐富旅游發展的文化根基,打造東南地區一流的休閑養生目的地、閩粵贛邊城市群的“后花園”、兩岸知名的仙佛文化旅游區。
武平縣財政專門擠出1000萬元作為發展全域旅游的撬動資金,用于策劃和規劃旅游項目,撬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在優化旅游硬件條件之外,進一步提升軟件環境,成立文創推廣協會、旅游發展志愿服務大隊和旅游講解員等三支隊伍,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形成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記者 王仰華 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