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貿區的主要任務是對接臺灣,那么福州片區將建成啥模樣呢?記者昨日從福州市自貿辦獲悉,福州市擬推出13項措施支持福州片區建成兩岸服務貿易與金融創新合作示范區。專家表示,從兩岸角度出發,福州片區在科技和衛生領域將有更多可期待的空間。
三管齊下開展兩岸醫療服務合作
在推動兩岸合作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市自貿辦工作人員表示,福州片區將推出9項措施:建設兩岸電子信息生產和研發基地;建設物聯網、在線教育、增值電信等服務外包產業;加快兩岸電子商務試驗區建設;建設兩岸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中心;建設海峽兩岸汽車運營中心;打造兩岸水產交易及冷鏈物流中心;打造國際商品免稅交易中心;打造兩岸醫療服務合作示范區;建設融資租賃業集聚區。
在建立兩岸人文融合示范區方面,福州片區將推出4項措施:促進兩岸教育合作,集聚國際高端教育資源;創建“兩馬旅游合作示范區”;打造兩岸創意文化產業園;設立兩岸生態保護交流示范基地。
“如果把措施分為鞏固和拓展兩個部分,13項措施大部分屬于拓展部分,它們對于未來福州片區建設具有積極意義。”福建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伍長南說。
福州市自貿辦工作人員介紹,建設兩岸醫療服務合作示范區內容包括:在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引進有實力的臺灣企業、慈善機構、基金會以及境外投資,合作建設醫療服務業,引入境內外醫療名家專科技術,開展兩岸醫療服務交流合作。通過改制、托管、公辦民營等進一步拓寬醫療合作領域,提升區內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未來,福州片區將“三管齊下”。
一是開展兩岸專業醫院合作:推動臺灣中正骨科醫院與大陸合作建設的“海西骨科醫院”落地馬尾,引進臺灣中醫名家專科、中醫藥名方以及遠程信息系統,引入臺灣名醫發展康復科、骨科、疼痛科、中醫科并打造成市級重點專科。
二是開展兩岸醫療技術幫扶:開展骨干醫師交流培訓,組織臺灣專家到區內醫院實行醫療技術幫扶,形成中心區域與邊緣服務全覆蓋,建設與臺灣醫療機構合作的遠程會診中心。
三是探索兩岸醫療養老機構合作:2015年12月瑯岐醫院將建成,通過改制、托管等拓寬醫療合作領域以及項目,探索醫療養老機構建設。
“如果兩岸醫療服務合作示范區能夠有效運作,那么它有可能作為一項福州特有的自貿區經驗進行總結。”伍長南說,福州也可能因為此項探索,出現更多的“廈門長庚醫院”。
作為大陸首家臺資醫院,2008年5月開張的廈門長庚醫院給人的印象是“環境一流、服務優秀”,它的先進管理理念、人性化服務、優化的醫療服務流程、信息化建設等做法,為公立醫院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借鑒。伍長南表示,臺資醫院在福州獲得發展,不僅可以提高福州甚至全國患者的就醫條件,還可以從側面促進大陸醫院的發展。
科技產業可實現飛躍
福州市自貿辦工作人員還表示,福州片區擬打造國際商品展示交易平臺,加快建設福州保稅港區進口商品交易中心,打造“通關、通檢、代理、報關、配送、倉儲管理”等供應鏈市場服務平臺,進一步完善市場企業及產品結構。另外,將結合保稅區萬國(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建設,開展大宗商品展示、交易、結算、保稅交割,形成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相結合、保稅交易與非保稅交易相結合,實現線上線下雙軌交易。
“若能做好兩岸電子商務試驗區,建設好跨境電商產業園,未來兩岸的物流成本能減少40%~50%,可有力促進兩岸經貿往來。”伍長南說,建設兩岸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中心,也是13項措施中的重要一項。
福州市自貿辦工作人員表示,建設兩岸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中心內容擬包括: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強化兩岸先進制造業優勢互補,建設集研發、生產、營銷、孵化為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聯合設立產業合作科技園,深化與臺灣內湖科技園的對接;加快與臺灣電子信息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船舶裝備制造業發展。
伍長南說,在科技產業鏈分工上,福州處于鏈條終端,而臺灣企業在前端環節占有優勢,此次若能借自貿區建設與臺灣內湖科技園對接,那么福州不僅完善了產業鏈結構,未來或將在該領域占據重要地位。
伍長南表示,除了以上內容外,兩岸在港口、物流配送、金融領域創新等方面的合作也潛力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