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里,福州市民看病就醫是否更方便、更優質、更均衡?新的一年,如何高質量推進“健康福州”建設?從7日舉行的2024年全市衛生健康工作會議上,便能窺見福州市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喜變化。
2023年,福州在實現疫情防控平穩轉換的同時,深化醫改成效突顯,整合優化8家市屬公立醫院,組建市第一總醫院、市第二總醫院,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原則,組建13家縣級總醫院;推廣市屬醫院與縣(市)區政府“院府合作”模式,進一步將優質資源下沉覆蓋全部鄉村和“一老一小”重點機構,與基層共建20余個聯合病房,實施“科包院”“專班派駐”,助力打造基層“一院一品”。
記者從會上獲悉,這一年,福州加快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全市基層診療量占比同比提高1.26個百分點,公立醫院門診和住院次均藥費分別下降3.3%和12.83%。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內涵建設(首批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40家)和建成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福建省肝病科學研究中心)兩項工作入選福州10件人民群眾最滿意實事。
隨著榕城大地上醫療衛生服務“網點”越布越密、服務越來越優,提質升級、家門口就醫逐漸成為群眾看病就醫的新體驗。會議交流中,一些改善就醫流程、創新服務模式的經驗做法,令人耳目一新——
長樂區通過開展居家安寧療護試點,建立健全轄區安寧療護服務網絡,提高老年人和疾病終末期患者生命質量;福清市推行“1+5+X”發展模式,建立分層帶動發展的三級醫療服務體系,形成“15分鐘健康服務圈”;永泰縣率先探索啟動鄉村醫療一體化改革,推行“中心村+基干村”衛生所建設模式,確保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福州市第二總醫院推行“無陪護”病房,實現減輕患者經濟負擔、緩解“一人住院,全家受累”、護理服務專業化發展“一箭三雕”;福州市中醫院“國考”“市考”均取得歷史性突破,近年新增6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成為新增省級重點專科最多的市屬醫院;市疾控中心聚焦職業衛生宣傳和培訓,線上線下同頻共振,開創宣傳培訓新局面……
新的一年,福州市醫療衛生服務將加快擴容提質增效。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24年,福州將以深化集團化辦醫改革為切入點,通過建立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進公共衛生服務持續提升、加強人才干部隊伍建設等,讓衛生健康服務離群眾再近一步、條件更優一些。
——持續深化集團化辦醫改革,在形成以市帶縣、縣鄉村貫通的系統連續診療格局上下功夫。全面推進院幫院、院包科、名醫工作室、聯合病房、聯合門診等項目,加快推進醫務人員雙向交流和患者雙向轉診,促進分級診療;市屬醫院持續提升急危重癥和疑難復雜疾病診療能力,聚焦自身優勢專科進一步做精做優做強。
——構建“大衛生、大健康”格局,實施家庭醫生“片醫”聯系制度和“千名醫生進萬群”行動,增加健康網絡員供給,持續優化網格化服務、積分制管理,不斷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持續推動福州市中醫院“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
——全面推動醫療項目建設,2024年市本級建設項目8個,計劃年度完成投資6.5億元。計劃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2個(濱海新城綜合醫院二期、市中醫院五四北分院);基本建成市第一總醫院皮膚病醫院南院,力爭肺科醫院腫瘤樓及制劑樓項目主體封頂。推動市第二總醫院4號樓、5號樓拆除重建項目,市第一總醫院老年專科院區和鼓山院區、市第二總醫院三江口院區開工動建。
——硬件配齊了,人員也要跟得上。健全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制定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實施方案,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探索適應福州鄉村特點、優質高效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
(記者 林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