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獲悉,連江首部歷史文獻紀錄片、圍繞福州連江大官坂圍墾工程拍攝的三集電視歷史文獻紀錄片《大圍涂》,歷經半年精心策劃、拍攝,日前在連江電視臺播出,后續還將在央視播出。
影片全長97分鐘,紀錄片通過關鍵親歷者口述、動畫情境再現等方式展開敘事,記錄了四十年前連江人為擺脫貧困萬眾一心建設大官坂圍墾工程的壯舉。
紀錄片中提及的福建省最大的人造平原——大官坂墾區主要就在福州連江縣東北部的官坂、坑園境內。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為解決當時缺地少糧的現狀,傳承革命老區精神,成千上萬的連江人積極投身大官坂圍墾工程。據了解,工程啟動之日起,日均上場民工約5000人,最高峰曾達11000多人。
圍墾工程造福于連江人民,也是改革開放一項豐碩成果。“改革開放初期,在當年物質條件極端困難的歷史背景下,連江人民歷經5年艱苦歲月,炸平9座山頭,建造9條跨海長堤,圍海造地4.13萬畝。”當年圍墾工程的參與者潘伯農介紹說,“圍墾工程浩大、非常艱巨,施工難度極大,而工程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軟基施工。我們集思廣益、齊心協力,僅用3個多月時間,在3000多米軟基堤段打下沙樁1.8萬多條,征服了爛泥軟基。”
如今,登上大官坂墾區9米高的長堤,映入眼簾的是驚濤拍岸、浪花飛濺,遙望堤外白浪滔滔,回看堤內卻是一馬平川。
“伴隨著連江近年來的產業轉型,圍墾出的4萬多畝土地成為連江打造‘海洋產業新城’的戰略要地,也為可門港的開發和連江經濟騰飛提供了黃金腹地。”潘伯農說,“大官坂圍墾工程創造了奇跡,讓官坂、坑園周邊10多個漁村脫貧致富,為連江人民帶來了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福州日報見習記者 葉欣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