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報》2025年7月9日第1版刊發了福建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祖翼同志的署名文章《筑牢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的作風堤壩》,全文如下:
筑牢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的作風堤壩
福建省委書記 周祖翼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以釘釘子精神糾治“四風”,黨風政風社風煥然一新,黨心軍心民心高度凝聚,開辟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新境界。今年,黨中央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再次宣示了我們黨與不良風氣斗爭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堅定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從抓作風入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把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要求進一步落實到位。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始終繃緊自我革命這根弦,推動學習教育走深走實,鍥而不舍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以良好作風凝心聚力、干事創業,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
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的高度自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意義、目標要求、重點任務、路徑方法等,解決了新形勢下作風建設抓什么、怎么抓的問題。我們必須結合學習黨的作風建設的豐富歷史,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的相關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立足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成效和經驗,以作風建設的實際行動和優良成績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弘揚百年來黨的光榮傳統,切實增強作風建設的歷史主動。一個多世紀風雨兼程,我們黨帶領人民創造了彪炳史冊的奇跡,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并堅持了一整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提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開展延安整風,在解放戰爭取得全國勝利前夕提出“兩個務必”;在新中國成立后開展整風整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恢復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開展一系列黨內集中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等等。這些對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把黨和人民事業推向前進,發揮了重要作用。福建是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的歌謠傳唱至今,同時福建也涌現了“人民的長工”張鼎丞、“農民知己”鄧子恢、“品重柱石”王荷波、“無名英雄”蔡威等一批克己奉公、清正廉潔的革命先輩。回望百年黨史,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我們必須學好用好黨的作風建設的歷史,將福建紅色資源和作風傳統有機融入學習教育,更好傳承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把好傳統帶進新征程,把好作風弘揚在新時代。
立足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成效和經驗,切實增強抓作風建設的信心信念。制定實施中央八項規定,是我們黨在新時代的徙木立信之舉。中央八項規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八項規定成了改變政治生態和社會面貌的標志性舉措。中央八項規定帶來的變化,是全面深刻的變化、影響深遠的變化、鼓舞人心的變化,塑造了在困難面前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黨群、干群關系,錘煉了今天這樣一個高度團結、堅強有力的中國共產黨,增強了我們黨在國際風云變幻中保持戰略定力、把握歷史主動的底氣信心。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成效和經驗》,用“六個鮮明提出”,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重要論述作了梳理;用“六個必須堅持”,對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寶貴經驗作了總結。我們必須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的強大真理力量和強大人格力量,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有效做法、顯著成效和寶貴經驗,將這些經驗運用到深化作風建設的具體實踐中,進一步堅定信心決心,不斷推動作風建設取得新成效。
發揮福建獨特優勢,切實增強抓作風建設的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高度重視作風建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開創了一系列重大實踐,這是我們加強作風建設的寶貴財富和獨特優勢。在廈門工作期間,推動建立精簡、高效、廉潔、團結的政府,指出“我們經濟特區不特在有什么特別的享受,而應特在特區建設者有特別高的紀律、理想、作風這些方面”,強調“地位變了,作風不能變”。在寧德工作期間,聚焦改進作風,親力推動形成并帶頭踐行“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倡導“弱鳥先飛、滴水穿石”“行動至上”等優良作風,針對當時寧德廉政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推動出臺《關于地委、行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若干規定》《關于黨政機關廉政建設的若干補充規定》。在福州工作期間,大力倡導“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工作作風,推行“四個萬家”,針對經濟生活中出現的不正之風和違法違紀問題,專門強調了5條廉政紀律;針對當時福州干部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推動制定“十反對十提倡”。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期間,在全國率先提出加強機關效能建設,親自擔任省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組長,推動全省改進工作作風、增強服務意識、提高發展效能;對搞好重點建設的防腐倡廉工作提出“約法六章”,強調不要讓“修一條路倒一批干部”的現象發生。我們必須帶著更深感情、更大責任,深入挖掘理論和實踐“富礦”,循跡溯源,學思踐悟,不斷深化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的理解和把握,增強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自覺性、主動性、堅定性。
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福建的戰略使命,切實增強抓作風建設的行動自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宏偉藍圖,殷切希望我們扭住目標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奮勇爭先”,本身就蘊含著對黨員領導干部作風的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福建抓好作風建設提出重要要求。比如,2014年來福建考察時強調,要認真總結運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經驗,持續深入改進作風,全面落實從嚴治黨要求。2019年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福建地處改革開放和對臺工作前沿,黨的建設一刻也不能放松;要堅持不懈抓作風建設,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2021年來福建考察時強調,要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不斷提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綜合功效,持續鞏固發展良好的政治生態。2024年來福建考察時強調,一以貫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深化整治形式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我們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持務實高效的作風,以不甘落后的沖勁、不怕失敗的闖勁、不敢懈怠的拼勁,持續在推動發展上“對標一流、爭先進位”,在改革開放上“彰顯擔當、創造經驗”,在履職盡責上“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更好譜寫新福建建設的實踐續篇、時代新篇。
持之以恒轉作風樹新風,切實推動全省黨員干部增強定力、養成習慣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示范帶動下,福建主動對標對表,馳而不息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以釘釘子精神糾治“四風”,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員干部覺悟不斷提升,黨風政風持續向好,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但也要清醒認識到,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我們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更好地明晰邊界底線,落實自我革命要求,真正把遵規守紀刻印在心、內化為言行準則。
聚焦作風建設的本質要求,進一步錘煉黨性修養。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作風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質,體現的是黨性,起決定作用的也是黨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自我革命,必須固本培元、增強黨性。我們要緊扣黨性這個作風建設的根本問題,修煉好共產黨人的“心學”,不斷在強化黨性修養中養正氣、祛邪氣、固根本。在堅定理想信念中涵養新風正氣,把政治修養擺在黨性修養的首位,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積極參加黨內政治生活,自覺接受黨組織教育和各方面監督,鑄牢對黨忠誠,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在強化理論武裝中涵養新風正氣,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深入實施黨的創新理論教育培訓計劃,用好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室和全省各地現場教學點的“1+N”特色學習陣地,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在循跡溯源中感悟真理力量、實踐偉力,傳承弘揚、砥礪奮進,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不斷夯實作風建設的思想根基。在加強道德修養中涵養新風正氣,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堅守淡泊寧靜的人生追求,保持積極健康的行為習慣。
聚焦作風建設的關鍵所在,進一步密切聯系群眾。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必須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人民權益得到保障,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記“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推動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在實踐中煥發勃勃生機,使黨群干群關系愈發緊密、牢不可破。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做好為民辦實事項目,突出穩就業、促增收,加快補齊教育、醫療、社會保障、養老等短板,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力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用好用活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點題整治”等特色載體,持續發力懲治“蠅貪蟻腐”。深入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弘揚“松綁”放權精神,扎實推進新時代機關效能建設,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以作風之變引領營商環境之變,讓福建真正成為近悅遠來的營商沃土。
聚焦作風建設的重點任務,進一步大力糾治“四風”。“四風”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根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內存在的其他問題都與這“四風”有關,或者說是這“四風”衍生出來的。我們要緊盯薄弱環節,繼續把發條擰緊,零容忍查處頂風違紀、隱形變異的“四風”問題,防止老問題復燃、新問題萌發、小問題坐大。嚴格落實中辦、國辦出臺的《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持續整治脫離實際定政策、違規舉債搞工程、督檢考過多過頻等問題,把干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推動發展、服務群眾上。堅決抓好《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的貫徹落實,帶頭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帶頭過緊日子、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濃厚氛圍。大力糾治違規吃喝頑疾,堅持警鐘長鳴、以案為鑒,打好治理“重拳”,形成強大震懾,同時要防止層層加碼、一刀切,有力有序開展整治工作。
聚焦作風建設的方法路徑,進一步推進風腐同查同治。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互為表里、同根同源。風腐交織是現階段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要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我們要堅持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加大風腐同查同治力度,以“同查”嚴懲風腐交織問題,以“同治”鏟除風腐共性根源,將黨風黨紀硬要求變為硬舉措、讓鐵規矩長出鐵牙齒。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堅定反腐不回頭、不松懈、不慈悲,用好用足規范政商交往行為的意見及指導案例,全過程監督權力運行,豐富防治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有效辦法,堅決清除系統性腐敗風險隱患。鏟除風腐共性根源,深化“由風及腐”利益鏈溯源,精準打擊隱形變異問題,推動完善權力配置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機制,實現從個案查處到領域治理全面發力。挖掘廉潔文化“源頭活水”,講好福建紅色廉潔故事,深化思想崇廉、文化養廉、教育促廉、陣地育廉、融合倡廉等廉潔文化建設“五廉工程”,營造和弘揚崇廉拒腐的良好風尚。
聚焦作風建設的實踐指向,進一步強化擔當作為。紀嚴則清正,清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最終要體現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上。我們要繼續發揚敢為人先、愛拼會贏的開拓創新精神,緊扣“奮勇爭先、再上臺階”主動擔當、善于作為,用攻堅克難、推動發展的實績實效來檢驗學習教育的成果。堅決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責任,切實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奮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高質量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更好彰顯福建的擔當作為,為全國發展大局發揮更大作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錨定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的主攻方向,探索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安定穩定。同時,抓好“十四五”規劃收官,認真謀劃開展“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謀劃一批牽引性、標志性、創新性戰略舉措和重大工程,充分發揮規劃的戰略引領和導向作用。
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切實推動全省作風建設向縱深發展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必須抓常、抓細、抓長。要持續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切實把嚴的氛圍營造起來、把正的風氣樹立起來,讓中央八項規定這張“金色名片”熠熠生輝、永不褪色。
堅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以“關鍵少數”示范帶動“絕大多數”,推動黨員領導干部帶頭改進作風,全面落實“四下基層”制度,嚴于律己、嚴負其責、嚴管所轄,引領形成良好的黨風政風社風。嚴格對照問題清單,以中央八項規定的戒尺約束自己,做到既擺問題現象又查問題根源,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早察覺、及時糾正。發揮“頭雁”作用,深入開展向谷文昌、廖俊波等同志學習活動,模范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立好家規、嚴格家教,當好作風建設的引領者、推動者、踐行者。
堅持立破并舉、標本兼治。一方面,著眼于“立”,持續健全制度機制。結合福建實際,建立嚴格完善的作風建設法規制度體系,從體制機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風的漏洞。另一方面,著眼于“破”,持續抓好整治工作。勇于直面問題,堅持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突出就重點整治什么問題,動真碰硬、緊盯不放、寸步不讓,以鐵腕糾歪風、壓邪氣,及時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
堅持常抓不懈、久久為功。經常抓,將作風建設融入日常、抓在經常,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緊緊抓在手上,抓早抓小、防微杜漸,防止小問題演變成大毛病。深入抓,對干部群眾特別是基層群眾反映強烈的作風問題,既要一一回應、具體解決,也要由表及里,透過現象看本質,在解決個別具體問題的同時著力解決面上的普遍性問題。持久抓,把握作風建設地區性、行業性、階段性特點,抓住普遍發生、反復出現的問題深化整治,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狠剎各種不正之風。
堅持壓實責任、傳導壓力。壓實主體責任不松勁,層層傳導壓力,推動管黨治黨的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第一責任人責任、“一崗雙責”等落到實處。從嚴監督執紀不含糊,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層次監督體系,緊盯重要節點、關鍵崗位和重點領域,充分發揮巡視威力,嚴肅懲治不正之風,形成強大的震懾效應。嚴肅責任追究不手軟,對違反作風建設規定的行為,做到有責必問、問責必嚴,讓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充盈新時代八閩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