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有“民以食為天”,春節期間“吃”成為大部分人主要的活動,親朋好友圍坐在熱氣騰騰的飯桌旁,透出一股喜慶熱鬧。近日,記者探訪了福州長樂人舌尖上的年味,感受“福”氣滿滿。
年味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長樂人的年味魚貨是必備菜式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長樂依山傍海,水產豐富,靠海吃海的長樂人,魚貨成了當地春節必備菜式之一。魚丸、蝦丸、肉丸有三元及第之意,為討吉利,年夜飯這道菜不可或缺。紅糟魚每到過年長樂家家戶戶都要制作的一道菜,用油炸過的鯰魚,浸泡在微微甜又充滿酒香的紅糟湯汁里,經過一段時間,魚被汁水“喂”飽,一口咬開,炸酥的魚與紅糟汁的香氣相互交融。
“在過去沒有冰箱的年代,紅糟魚是很耐放又好吃的菜,也是充滿了回憶的味道。”長樂烹飪行業協會副會長陳明順表示,魚有年年有余的好意頭,魚在長樂人的年貨里占著最重要的位置。
在長樂,按照傳統習俗,春節是吃雞而不吃鴨,在民間傳說中,鴨子曾經救過順天圣母陳靖姑,過年不能宰殺,而長樂話里“雞”諧音“羈”,有一種將全家聚在一起的意思。太平燕也是長樂人每年春節都會吃到的一道菜,因長樂話蛋叫卵,鴨卵音諧壓亂,取“壓”了“亂”就會平安之意,故稱“太平燕”,“燕”與“宴”同音,又稱“太平宴”。鹵味也是年貨的必備品,用八角、香葉、大料各式各樣的香料放入整只鴨,整個大豬肉或者任何想吃的食物,慢火燉著,起鍋后泡到第二天。
春節期間,長樂人都會吃年糕,品類豐富,有南瓜糕、芋頭糕、糯米糕。長樂的年糕稱為糖粿(長樂方言的諧音),長樂人很重視年糕,在除夕吃團圓飯前,祭祖時都要將年糕擺上。
“自己家做年糕要提前一天泡好糯米,第二天把糯米碾成米漿,米漿去水后加入紅糖不停翻拌,直到Q糖最后鋪上年糕葉,擺入花生、紅棗,上鍋。剛蒸出的年糕最好吃,香甜軟糯。” 陳明順說道,年糕諧音“年高”,意思就是要新年進步年年高。
“長樂每個鄉鎮都會有自己的特色小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民間菜的做法瀕臨失傳。”陳明順早年投身餐飲業,成立了一家酒樓,近年來,致力于研究長樂復古菜,復刻出多道失傳已久的長樂地方特色菜,他表示,未來會通過數據化的形式挖掘長樂民間的傳統飲食,傳承和弘揚地方特色美食文化,讓人們回味兒時的記憶。(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