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福建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越過3萬億元、4萬億元兩個臺階,取得了卓越成績。過去一年,在全省人民的奮力拼搏之下,福建的地區生產總值達48810億元。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目標:2026年福建將力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萬億元。這意味著需要再連續跨越兩個萬億級的臺階。福建的底氣何在?
代表委員們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福建要做足“四篇文章”。顯而易見,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就是福建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增長點”,也是實現目標的底氣所在。
發揮優勢——
“四篇文章”的題中之義
“繼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做大做強做優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之后,我省又將‘做足四篇文章,高起點培育經濟新動能’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十四五’期間福建經濟發展的增長點。”省人大代表,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孟芊表示。
在孟芊看來,寫好這“四篇文章”福建有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就提出了“數字福建”、“海上福州”、生態省建設等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為福建擘畫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
近年來,福建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數字福建、海上福建和生態省建設,實現了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素質”協同并進。
“這四個經濟是福建的比較優勢所在,是省委省政府順應經濟發展規律,立足充分發揮福建特色優勢的重要選擇。”孟芊表示,做大做強做優“四篇文章”,定能切實提高福建的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全省人民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省人大代表、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總經濟師睢國喻20年來始終活躍在招商引資、服務企業一線,她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經濟領域的新提法格外關注。
“‘四篇文章’并非首次提出,近年來省里產業布局也一直往這方面努力。但不同的是,這次用了‘做足’和‘高起點’兩個詞,意味著在這些領域福建要高標準謀劃、高質量發展,把比較優勢真正做成競爭優勢,走到全國前列。”
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四篇文章”的題中之義,即立足優勢、發揮優勢、放大優勢,著眼于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在這一過程中,要致力于彌補短板和不足,不斷創新和突破。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要‘打造數字經濟新引擎’,其中對推廣5G網絡新型基礎設施和應用提出了很高要求。”省政協委員、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公司資深總裁高金興表示,“目前福建省有5G基站接近4萬個,5G在工業、農業、醫療、港口、鄉村治理等多個領域實現了創新應用。接下來,我們將推動5G在更多領域的應用。”
協調發展——
“四篇文章”的核心篇章
屏南縣是傳統意義上的山區縣。但省人大代表、中共屏南縣委書記黨帥卻不這么認為。
“屏南到福州、寧德均為全程高速,不到兩個小時,就可以到達寧德港、福州港,我們沒有按山區縣來定義自己。”在黨帥看來,在省里“做足四篇文章”的大戰略之下,山區縣一定要創新發展理念,積極對接沿海產業,融入發展大格局。
據介紹,當前,著眼于寫好“四篇文章”,屏南縣提出了打造三個一流產業。
隨著寧德時代兩家全資子公司落戶,以及屏南時代、邦普新能源的投產,屏南正在打造閩東北一流的綠色工業基地。“這些企業所有生產線均按數字化理念打造,產出的貨物均通過港口出運,可以說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實現了融合發展。”同時,著眼于促進居民增收,屏南正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的高山農業基地、全國一流的鄉村文旅康養基地,為做足“四篇文章”發揮了積極作用。
如今,八閩大地,從山區到沿海,掀起了發展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的熱潮。
在這一過程中,山區、沿海加快產業融合,傳統制造業紛紛開展數字化轉型,服務型制造、數字農業、海工裝備制造等蓬勃興起……四個經濟呈現出了融合發展的新趨勢,衍生出不少新產業、新業態。
據省政協委員、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黃世霖介紹,不久前,由時代電機自主研發、搭載寧德時代電池的純電動船舶“白海豚1號”成功下水首航,成為我省首艘實現電池、電機、電控及整船本省企業自主研制的電動船舶。將綠色制造與海洋經濟相融合,大力推進電動船舶產業發展,“電動福建”建設有了全新載體。
“廈門火炬高新區原有以電子信息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為代表的主導產業,布局已經比較完整,要繼續突破,就要尋求新的產業方向。”睢國喻代表認為,“四篇文章”的提出為轉型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據介紹,如今園區已融合衍生出5G、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產業化企業。同時,正圍繞新能源產業鏈進行招商,積極布局綠色制造;加大引導數字經濟企業賦能文旅產業、先進制造業企業布局海洋高端裝備制造等。
勠力創新——
“四篇文章”的主題升華
打造數字經濟新引擎、拓展海洋經濟新空間、壯大綠色經濟新優勢、打響文旅經濟新品牌……新的一年,“四篇文章”怎么做?政府工作報告著墨甚多。
代表委員們認為,福建必須通過持續創新,讓“四篇文章”的主題不斷升華,從而真正構建起多元發展、多點支撐的現代產業新格局。
省人大代表,福建網龍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鄭輝對報告提出“大力拓展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和產品服務”倍感振奮。鄭輝認為,福建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有基礎,也有能力先行先試,布局新興數字經濟產業。此外,福建還要發揮“海”的優勢,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數字經濟領域合作,將數字福建成果推向全球。
“福建的海洋生產總值已超萬億,但海洋生物、海洋裝備、海水綜合利用等新興產業規模僅百億左右。以海洋生物產業為例,輔酶q10、殼聚糖衍生物等原料產品質量過硬、出口量大,但終端產品市場份額微不足道。”省人大代表、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長蔡鋒認為,福建要利用好國家院所平臺資源,構建面向產業需求的全鏈條研發體系,并重點在科技計劃、技術鏈條整合、成果轉化政策、科技金融服務等方面給予傾斜,爭取“十四五”末實現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產業產值實現倍增。
黃世霖委員表示,在綠色經濟領域,福建已形成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制造的產業優勢,在新材料開發、新能源汽車裝備制造、充電基礎設施等領域已有布局。下一步,福建要通過技術研發、能效提升、資產運營等方式培育起完整的“零碳產業”體系,打造一張新時期的綠色名片。
“福建的文物、非遺、文獻等文化資源厚重豐富,數字文旅產業潛力巨大。”省政協委員、集美大學教授陳昌生說。近日,文旅部發布全國2021年智慧旅游典型案例27個,我省“南平市武夷山景區智慧管理提升服務效能”項目位列其中。陳昌生表示,在國家將“文旅數字化”上升為大戰略的大背景下,福建應順勢而為,以成功案例帶動數字文旅產業發展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打造數字文旅經濟的新高地。(福建日報記者 林侃 游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