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5G建設在融合深度、應用廣度、建設速度上下功夫,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硬核支撐——
賦能賦智搶灘5G
全球首例5G網絡遠程動物手術在福建完成、國內首個無人機5G4K高清VR直播測試在福建實施、廈門遠海碼頭成為全國首個5G全場景應用智慧港口……近期,福建5G應用節節“登頂”。
5G和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轉型發展的新引擎。搶灘新基建,各地5G建設開足馬力。來自省通信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15日,全省共建成開通5G基站10261個,超序時完成上半年進度。
深度融合,促行業數字化轉型
5G發揮好引擎作用,關鍵要做好融合應用文章,發揮產業支撐作用。
5月11日,廈門遠海碼頭現場演示的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協同作業場景,標志著5G智慧港口建設進入全場景作業的生產階段。“這是廈門5G智慧港口建設的又一成果。”廈門港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廈門港已實現5G網絡連續覆蓋,實現了駕駛行為分析、AGV(自動導引車)遠程控制、自動駕駛、港機遠控等5G場景應用,大幅提升港區的作業效率和作業安全,預計每年可降低成本超3000萬元。
與此同時,5G在穩投資、促消費、助升級、培植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潛力巨大,日益成為各個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器。
在泉州,柒牌服裝的智慧工廠生產線上,從人工作業到智能化生產環節,都有“5G智能助手”的參與。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利用5G的工業控制互操作智慧化管理工廠,生產效率較改造前可提升15%以上。
這僅是我省5G智慧工廠揭開數字化賦能傳統產業新篇章的一例。“5G的生命力在于應用。我省正加快推進5G在工業互聯網、醫療健康、車聯網、AR/VR等垂直行業領域的融合應用,切實發揮新型基礎設施‘一業帶百業’的作用,培育新動能,切實賦能降耗。”省通信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程建軍說。
廣泛應用,讓“一業帶百業”
5G具有廣泛的應用空間。各地各業根據自身產業環境和民生需求的差異,正積極探索接地氣的重點應用發展領域。
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為解決實時監控、實時會診難等問題,福建聯通自主集成的5G/4G+ICU急危重癥遠程云會診系統,與4G/5G+云視頻平臺相結合,在隔離區內外開展在線遠程會診、查房、探視等服務。目前該信息化平臺全部免費為政府防疫部門和醫療相關機構提供試用。
福建移動將街區現有配套的硬件設備、傳感設備、智慧燈桿等設備的數據進行接入,并與福州鼓樓區政府“智腦”對接,讓街區內的水、電、氣、消防栓、充電樁、煙感等設備均實現信息數據的感知、監測和分析,提升街區內居民生活安全保險系數。
福建電信已與700多家單位開展5G創新應用合作,成功打造智慧城市、數字工廠、智慧警務、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銀行、媒體直播、視頻安防等5G行業創新應用,全省共計達成50多個5G合作、意向項目。
“我省5G技術應用場景將不斷豐富。”省通信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產業領域,該局與省工信廳一起,正積極落實工信部實施的“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將結合福建特色,重點推進機械、電子、石化等產業與5G的融合應用,形成不少于10個典型應用場景。在消費領域,鼓勵基礎電信企業通過套餐升級優惠、信用購機等舉措,促進5G終端消費,加快用戶向5G遷移;推廣賽事直播、游戲娛樂、虛擬購物等應用,促進新型信息消費。
共享共建,5G建設加速度
目前,福州的數字峰會場館、東街口核心商圈、火車站、飛機場等已實現5G覆蓋,廈門BRT沿線、莆田“智慧湄洲”旅游區及平潭無人駕駛基地等也完成5G覆蓋。
大規模網絡建設的鋪開,是5G快速落地的基礎條件。作為新基建的“排頭兵”,各地5G網絡建設正全力加速。
“我們成立行業5G工作專班,全面統籌推進我省5G建設發展工作。各地市也相繼成立協調小組,加強5G網絡站址協調和要素保障。”省通信管理局信息通信發展處負責人介紹,為紓解5G基站站址緊缺問題,我省加大開放公共資源。比如,要求各市、縣(區)整合利用路燈桿、信號桿、監控桿、電力桿等各類桿塔資源,統籌推進“一桿多用”智慧桿建設。
“由于頻率更高、站址更密、功耗更大,5G建設運營成本是4G的2倍至4倍。通過共享降低成本,越來越成為行業共識。”一名業內人士指出,實施5G共建共享機制,促進了5G快速普及,也較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據統計,5月以來,全省各地5G協調機構共提出公共站址開放需求2810個,經協調,站址滿足率為82%。從分布情況看,泉州、福州、廈門5G建設數量和完成率大幅領先。
根據計劃,我省今年將建成5G基站2萬個以上,實現全省城市核心區的連續覆蓋以及有條件的重點縣鎮延伸覆蓋;到2022年,建成5G基站8萬個以上,實現全省所有地市主城區的深度覆蓋和重點縣鎮的連續覆蓋。(福建日報記者 李珂 通訊員 陳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