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是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強勁動力。在“無中生有”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以及“有中出新”的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雙重作用下,2016年我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017.39億元,比2012年增長41.1%。
位于華安縣經濟開發區的兆鴻機械,持續加大生產技術改造和產品技術研發。1-7月,該縣完成技改投資18.7億元。 記者 林輝攝
傳統制造業推陳出新
安踏集團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73.2億元,同比增長19.2%,凈利潤14.5億元,同比增長28.5%。
一家傳統制造業企業緣何保持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集團副總裁李玲認為,正是不斷追求新技術、探索新模式、嘗試新業態,讓企業穩坐全球市值第四大體育用品管理公司。
安踏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智能MINI流水線日前開線,人均制鞋100雙/天,而傳統生產線僅為50雙/天。
運用新技術,不但生產效率大為提升,還能產出更有含金量的產品。今年上半年,安踏研發項目投入占銷售成本的比例升至5.8%,超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
技術改造上舍得投入,商業模式上也勇于創新。2012年起,安踏從品牌批發轉型為品牌零售,與經銷商共享市場信息及零售數據,提供精準的訂貨指引。同時,電商已成為安踏集團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有望占到總業務的逾20%。
“我們以創建國家創新型省份為總領,將創新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最強動能。”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我省出臺一系列措施,提升企業科技創新力。如,出臺《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分段補助實施辦法》,全省統籌13.96億元,對企業研發經費投入給予分段補助、增量獎勵。2016年,全省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從2010年的1.16%提高到1.55%。同時,鼓勵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建立重大創新項目成果轉化推進協調機制。
去年,我省設立規模80億元的企業技改專項基金。據估算,已簽約的69個項目可實現銷售收入1163.7億元,利潤151.9億元。而據省企業技改計劃,到2020年,福建工業技改投資將年均增長15%以上。
我省還推進制造業服務化,為傳統制造業增加新動能。
去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省級發展服務型制造產業政策,并安排專項資金6000萬元。
三鋼等企業剝離設立工業軟件企業,漳州鑫展旺化工等企業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九牧廚衛、三棵樹涂料等企業大力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龍馬環衛、海山機械、上潤精密儀器等企業積極開展專業化社會服務……
目前,我省大中型企業中約有70%在銷售產品的同時提供增值服務。(福建日報記者 林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