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教授”薛其坤憶艱難求學路 致敬清華大學物理系創辦人葉企孫先生
對于籃球的初心讓姚明在NBA打下一片天地,而支撐薛其坤拿下無數科研成果的,也是他對科學最樸素的向往。2012年,薛其坤帶領自己的團隊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全世界引發轟動,甚至被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稱為“中國本土實驗室里首個諾貝爾獎級別的實驗”。作為科學家,薛其坤的成就無疑算得上業內頂尖。不過就天賦來說,薛其坤相較于那些少年成名的天才并不突出,甚至還有一段距離。
身為農家子弟,薛其坤從小就沒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條件。由于基礎不好,薛其坤考了三次才考上研究生,之后讀博士又讀了整整七年。尤其是在日本的七年讀博經歷,更是堪稱薛其坤人生最艱苦的一段時光。節目中,回憶起那段時光,薛其坤直言,因為碰上了一位極其嚴厲的導師加上語言不通,在日本讀博的日子過得十分艱難,甚至一年有七八月的時間都想放棄。而他當時所在的實驗室號稱“7-11實驗室”,導師櫻井利夫規定學生必須早上七點到實驗室,晚上十一點之后才能走。當董卿問道:“那個時候困嗎?”薛其坤呆萌的回答:“困啊,是真困”引來觀眾的陣陣笑聲。
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薛其坤終于在讀博士讀到第六年的時候,開始接近小時候的夢想——實驗取得了一定成果,他也開始體會到科學研究的美妙。談起科研的奇妙,薛其坤顯得頗為興奮,直言科研會讓自己忘記時間、忘掉煩惱、忘掉周圍。而聊到導師請自己吃飯的情景,薛其坤還頗為耿直地問董卿:“那個日本生魚片,你吃過吧?”他的可愛表現令董卿都忍不住捧腹。
懷著對科研的熱愛和初心,這位可愛的科研工作者在現場將自己的朗讀送給一位特別的人——清華大學物理奠基人葉企孫先生。葉企孫先生在中國物理屆可謂“大師中的大師”。他曾培養了79位院士,中國科學界的“三錢”,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第一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和李政道中國原子彈之父王淦昌,著名數學家華羅庚,還有鄧稼先、朱亞光、趙九章這些如此有重量的人物都是他親手培養出來的,23位兩彈一星元勛里,有一半是出自他的門下。今年恰逢葉企孫先生生辰120周年,薛其坤與清華大學的各位教授和學者懷敬畏之心,一同致敬清華物理系的“初心”究竟他們會用怎樣的文字致敬指引他們科研初心的前輩?
宗慶后憶年輕時做農活經歷,四十二歲開始創業鼓勵年輕人永不怕晚
說起宗慶后,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著名娃哈哈企業的創始人,在2012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首富寶座。但很少有人知道,如今在商圈赫赫有名的他,曾賣過冰棍、做過農活、修過大壩,一直到四十二歲才開始正式創業。在節目現場,宗慶后詳細講述了的殺豬的全過程,專業程度讓董卿驚訝不已。這些神奇的經歷讓董卿忍不住感嘆:“還有什么事情您沒干過嗎?”
如今,在創建出中國最大的飲料企業后,這位年過七十還堅持在工作中做到“第一個來,最后一個走”的創業家,會將怎樣的朗讀送給現在正在創業的年輕人?更多精彩,敬請期待每周六20:00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的《朗讀者》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