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派:孩子的模仿行為很難控制
在澎湃新聞記者的采訪中,也有家長明確表示不喜歡《小豬佩奇》。
“感覺造型不好看,每天傻呵呵的。”上海市民趙小燕表示,自己孩子3歲,先前也讓孩子看過幾集《小豬佩奇》,后來發現動畫片里的小豬傻笑不止、隨時躺在地上、踩泥坑這些“苗頭”不太對。
“它寓意是蠻好的,但畢竟我們是人,不是小豬呀。完全模仿的話會出現一些問題,讓寶寶看的話很難控制他具體模仿什么。”趙小燕表示,孩子參加的早教中心內有一對親姐弟是典型的小豬粉,“姐姐很喜歡《小豬佩奇》,有弟弟之后一定要叫他‘喬治’(《小豬佩奇》中豬弟弟的名字),父母也沒意見,弟弟就叫喬治了。”
很多時候,趙小燕會結合自己的審美偏好給孩子選動畫片,“我自己不喜歡的,一般就不會給他看。”
她更偏向于給孩子看《超級飛俠》、《海底小縱隊》等動畫片,“它們有個共同點,主要角色是一個團隊,每集中它們都會遇到一個不同的困難,成員各有分工協作解決問題。”趙小燕舉例說,《超級飛俠》里的飛行機器人有的擅長救援,有的能指揮交通,還有的擅長發明創造。
“這就告訴孩子每一種能力都是有用的、每一種職業都是值得尊重的,小朋友們都愛的《超級飛俠》主角只是一個‘快遞員’而已。”趙小燕說。
趙小燕認為,孩子每天看一到兩集動畫片,平時也會念叨動畫片里的臺詞,比如“勇闖天下,超級飛俠”,潛移默化的影響總歸存在,但到目前為止,還未出現讓她覺得有必要糾正的模仿行為。
專家:家長要陪孩子一起看動畫片
專家眼中,孩子該如何看動畫?
“一要選擇適合孩子看的動畫片,二是家長要陪同觀看,適時進行教育和引導。”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動畫片的內容首先要適合孩子的年齡段,不能夠讓孩子接觸色情、暴力的內容,這是基本底線。
同時,即使是適合孩子看的動畫片,家長也不能讓孩子一個人看而撒手不管,而應去教育和引導,幫助孩子理解動畫片中的情節,避免孩子模仿不合適的內容。
熊丙奇還認為,如果孩子的模仿行為充滿童趣,也沒有危險性,并無太大問題,不過也別讓孩子沉迷其中,比如不管在什么場合都模仿,那肯定需要教育;孩子也想買與動畫片相關的玩具,家長也應適當控制,“無論是否與動畫片相關,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都應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