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移動互聯網的第二個蘋果
喬布斯的蘋果重新定義了移動互聯網,HTML5有望成為第二個蘋果。
它被公認為下一代的Web語言。它被喻為終將改變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幕后推手。
2010年2月,蘋果發布iPad時,就表示已支持HTML5 。今年1月,其新官網上線,已完全使用HTML5。7月,蘋果更是收購了html5.com的域名。谷歌的Youtube已部分使用HTML5,Chrome瀏覽器率先宣布全面支持HTML5的瀏覽器之一。前不久,微軟也投入HTML5的懷抱,IE9開始對其支持。至此,世界三大移動互聯網巨頭都支持了HTML5。Facebook則在加緊移動Web應用商店的探索步伐。而UCweb的俞永福(微博)堅定地認為HTML5的到來將為手機瀏覽器帶來新生。
巨頭們都對HTML5頂禮膜拜,我們有何理由說不呢?
HTML5為手機而生
HTML5是HTML語言的更新版,是W3C 與 WHATWG雙方經過多年努力在2006年達成的合作結果。相對于以往的版本,HTML5增加了一些有趣的新特性,如:用于繪畫的 canvas 元素;用于媒介回放的 video 和 audio 元素;對本地離線存儲的更好的支持;新的特殊內容元素,比如 article、footer、header、nav、section;新的表單控件,比如 calendar、date、time、email、url、search。
因為上述的新增特性,HTML5有了富媒體技術的瀏覽平臺之稱。這些特性極適合移動終端的用戶體驗,因而得到了各大互聯網巨頭的垂青。目前,支持HTML5的移動終端瀏覽器包括了業界主流的Safari、Chrome和IE9三家。另外,Firefox 與 Opera也部分支持HTML5。
移動終端之所以代表著互聯網界的未來,就在于它的便攜性。對于大部分國人來講,移動終端目前的用途無非就是娛樂,看電影、聽歌、打游戲等。娛樂類的應用決定了用戶體驗是移動終端軟硬件大戰中的決勝關鍵。HTML5帶給了移動終端用戶前所未有的用戶體驗。
拿HTML5支持的視頻功能來說,首先這一功能大大方便了用戶,用戶只要打開支持HTML5的瀏覽器,就可以直接播放視頻,而無需通過安裝flash插件。蘋果最初就是因為痛恨flash插件下載安裝以及打開速度極慢,而在去年首推iPad時堅定地站在HTML5的陣營,而毅然舉起反flash大旗,甚至斷言“將來沒有人會用Flash,整個世界都要改用HTML5。”所有人都在熱議HTML5如何“秒殺”Flash,事實上,盡管HTML還存在很多問題,但許是因為Flash的劣勢太過明顯,讓輿論的聲音有些一面倒的趨勢,除了因為效率低下經常導致瀏覽崩潰之外,FlashPlayer版權為私有,swf文件的內容也相對封閉且搜索引擎不友好。
而Flash最終真正被HTML5擊敗的地點也許是在移動互聯網,正如喬布斯所說:“Adobe一再反復宣稱Apple的移動設備不能提供“完整的網絡體驗”,因為網絡上75%的影片是Flash格式。但他們沒有說這些影片幾乎所有都屬于一個更為先進的格式:H.264。”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多數視頻仍是通過Flash顯示的。而HTML5的標準尚未建立,這也成為各大巨頭爭奪的焦點。以誰家的專利作為業界標準,當然誰家說得算。當前,video 元素支持的三種視頻格式中的MP4,以蘋果的H.264視頻編碼最為流行。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