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是用戶需求不斷的發展自然產生的服務模式,同時也是綠色IT的有利支撐。云計算的發展和數據的大爆炸有著必然的聯系,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企業對于IT設施的需求量加大,于此同時對于企業IT設施的采購成本以及生態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云計算廣義上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戶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資源。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件、互聯網相關,也可是其他服務。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作為一種商品通過互聯網進行流通。云計算的理念就是讓用戶做到按需所需使用,節省企業對IT的采購成本。
云計算平臺提供的服務模式沒變
隨著國內云計算平臺的發展,在服務模式上和國外云平臺并無差別。云計算可以認為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件即服務(SaaS)。在國內的云平臺中,新浪SAE已經完全做到對這三個層次的覆蓋,可以說在國內還是領先的。百度云平臺也已經涉足了這三個層次的服務。華為云雖然仍舊處在測試階段,但是發力云計算的決心已經很明顯,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阿里云和盛大也在Iaas和Paas層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獲得了用戶的認可。
國內外主流的云計算平臺對比:
云計算服務提供商主要分為三種:
1、傳統的IT廠商:
1)、IBM"藍云計劃"與“智慧城市”:IBM作為IT行業龍頭老大,具有強大的技術研發力量和廣泛的客戶基礎,可以為客戶提供從底層服務器、存儲、交換機等到應用層應用軟件的整體云計算方案。軟件包括lotusDomino,TivoliStorage,DB2等應用軟件,此外,“智慧的數據中心”戰略的發布,IBM在全球擁有超過100個大型數據中心的管理運營經驗,進一步鞏固IBM的行業老大地位。
2)、HP云計算:HP經過一年多的戰略規劃之后,云計算戰略漸漸清晰。HP擁有豐富的基礎架構融合的案例和經驗,通過整合上下游產業鏈,為客戶提供“一站式”云服務。HP的優勢在于資源整合能力,廣泛的客戶基礎,完善的產品線?;萜者€尤為強調三個落地點:“開放、互聯和軟件戰略”。
3)、浪潮:浪潮是后起之秀,依靠是國企背景,而且現在云計算以政府為主導,浪潮云計算的亮點是浪潮擁有國內比較完整的軟件硬件產業鏈,對整合IT產業鏈具有較大的優勢,云計算相當是給政府作為招商引資的項目,各取所需。
4)、寶德:寶德擁有15年服務器、存儲的研發銷售經驗,對IaaS架構有較大的優勢。寶德云計算最大的優勢就是已經有實際的項目落地(開開游戲云)。
2、互聯網提供商轉型云計算服務提供商:
1)、亞馬遜:亞馬遜是第一個互聯網云計算提供商,也是目前最大的公有云服務提供商。亞馬遜是互聯網上最大的在線零售商,但是同時也為獨立開發人員以及開發商提供云計算服務平臺。亞馬遜將他們的云計算平臺稱為彈性計算云(ElasticComputeCloud,EC2),它是最早提供遠程云計算平臺服務的公司
2)、Google:Google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服務提供商,擁有巨量的客戶群和成熟的技術研發力量。Google在云計算領域可謂百花齊放,GoogleAppEngine是Google基于Google數據中心的開發、托管網絡應用程序的平臺,支持Java和Python語言。GoogleCloudStorage是另一類似于AmazonS3的企業級云服務。如今,Google更是推出了自己的云存儲GoogleDrive。
3)、阿里云:2009年中國萬網被阿里巴巴收購之后,中國萬網開始運營阿里云,從客戶域名注冊、網站建設、空間租賃到云主機,云郵箱和私有云,阿里云為中小型企業提供一站式互聯網服務,截至2011年,超過30萬中小型企業使用阿里云,這是國內公有云比較成功的案例。
4)、百度云主要針對開發者提供的服務,包括API的開放和開發引擎、移動應用開發和測試以及個人云存儲等。
5)、盛大云主要提供:云主機和云硬盤,數據的云分發和云存儲,數據備份和恢復服務,建站云,數據庫云和云監控。
6)、新浪SAE主要提供:云存儲類服務,云計算類服務和其他的功能性服務。例如:AppConfig服務是SAE為開發者提供的對web服務器進行自定義配置的功能。同時也提供短信和地理位置信息等擴展服務。實際上就是個多節點的虛擬主機,跟云主機差不多,只不過SAE的節點比一般的云主機要多。
7)、華為Cloud+云服務共分為四個組成部分:智匯云(移動應用商店)、Cloud+網盤、全備份、安全衛士。主要是針對終端設備進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