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中午,位于陜西西安南三環某商場里的一家折扣專賣店中,不少消費者在選購物品。“現在不是都流行‘反向消費’嘛。你看,這個200克的虎皮鳳爪,平時買一袋是25元左右,這里不到20元就能買到。還有這個氣泡水,正常價8元/瓶,這里只要3.9元就能買到……質量和保質期都沒有問題。為什么不省?”“95后”陳思涵一邊選購商品一邊對記者說。
近年來,伴隨著消費觀念逐漸開始改變,消費者們不再單純認為“貴就是好”,他們在追求品質的同時也注重性價比,由此引發了一個新的理念——“反向消費”。對此,記者在西安進行了了解。
眼看著“雙十一”就要來臨,“00后”的楊熙研開始做功課。她先在各社交媒體上搜索、查詢自己想要商品的評價、測評筆記等,然后在電商平臺購買試用裝,此外還會關注其他博主橫向價格對比的視頻。“同樣的東西,不同平臺價格也不一樣,我還會關注售后問題。”楊熙研笑言,自己從前可不是這樣的消費習慣,“朋友都說我屬于‘野性消費’,只看品牌不考慮性價比,特別沖動。”她定義自己現在的消費行為是拒絕“消費內耗”。
事實上,“反向消費”并非不消費,而是在經歷各種消費營銷后開始回歸理性消費,更注重真實需求和性價比。“我堅持很長一段時間后發現,生活品質并不會因此受到影響。”“85后”周藝揚告訴記者,“反向消費”不是只考慮低價商品,而是“可以買貴的,絕不買貴了”。
針對這種趨勢,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推出“1元專區”“9.9包郵”“特賣專區”“天天好價”“百億補貼”等主打低價的頻道,從日用品到食品,從生活用品到護膚品,一樣也不少。
“女生在個人用品上比較講究,大多數時候會選擇大品牌。”蔣怡然透露自己的反向消費模式,“我會在官方旗艦店買試用裝來用。比如,很多原價40多元一瓶的洗發水試用裝,20元左右就能買到,能讓我體驗到更多的品牌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反向消費”滿足了年輕人對個性化、品質化和體驗化的消費需求,提高生活品質和幸福感,也帶來更多發展可能性,激發了創新和創業活力,有助于開拓新的市場領域。
不久前,某火鍋品牌開始夜市擺攤的消息就上了熱搜。視頻顯示,攤位前,身著門店同款工服的工作人員正從沸騰的鍋底里撈出食物分裝,攤位前顧客不少。價格牌顯示,小油條8元、毛血旺9.9元、冒腦花18元、現炸酥肉16元……
與此同時,從今年6月開始,某咖啡品牌推出“萬店同慶”的9塊9活動。每位用戶每周都可以領取一張優惠券,以9.9元的價格喝到一杯現制咖啡,其中不乏新品及該品牌爆款咖啡。此外,還有今年火爆的“特種兵旅游”“City walk”,都體現了體驗、性價比等屬性。
《2023年中國餐飲消費趨勢》報告指出,餐飲業消費目前已經顯現出“第四消費時代”(指消費者不愿為過高的品牌溢價買單,更加關注簡約、共享的消費體驗)的特征,消費者的樸素、實用意識正在引領社會的新消費潮流。“消費并沒有真正降級,只是消費者不再為單純的高端品牌和浮夸的營銷宣傳買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