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題:“確保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各地各部門全力防范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直擊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連日來,全國多地出現強雨雪天氣,對電力供應、交通運輸和群眾生產生活帶來較大影響。受寒潮和后續冷空氣影響,未來一周,我國大部地區氣溫將持續偏低。
習近平總書記15日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突發險情應對處置,確保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防災救災,責任如山!
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相關地方和部門迅速組織力量,壓實責任,細化防范措施,完善應急預案,深入排查風險隱患,全力做好突發險情應對處置。
應對險情,保通保暢
近日,強寒潮影響我國多地,低溫雨雪冰凍對電力供應、交通運輸和群眾生產生活帶來較大影響,后期低溫天氣仍將持續。
災情就是命令。國家強化部門聯動,全力做好突發險情應對處置。
防災減災,氣象先行。自12日18時起,中國氣象局已經提升重大氣象災害(寒潮、暴雪)應急響應至二級。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王亞偉表示,將進一步加強監測研判,準確把握天氣演變,滾動預報預警,全力做好針對性氣象服務。
應對險情,保通保暢是重要環節。交通運輸部門強化路網運行監測調度,加派力量做好鏟冰除雪保通、分流疏導、應急保障等工作,全力防范極端天氣引發的公路擁堵和突發事件風險。交通運輸部應急辦主任卓立介紹,下一步,要發揮國務院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指導地方加強應急運力儲備和統籌調度,做好煤炭、LNG等能源物資以及糧食等重點物資運輸保障,堅持底線思維,有力做好險情應對和應急搶險救援,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
12月16日,大型機械在山東省煙臺市高新區街頭清理道路積雪。 新華社發(唐克 攝)
公安部部署各地迅速啟動冰雪惡劣天氣交通應急處置預案,全力保障交通出行安全。新疆、河北、河南、陜西、北京、山東、黑龍江等多地交警晝夜堅守,踏查坡路、橋梁、山區、隧道等易結冰、積雪路段,迅速開展除雪融冰作業。
雨雪冰凍天氣也影響到鐵路出行。為有效降低風雪對客貨運輸的影響,鐵路部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清掃線路積雪、檢查維護設備、做好乘降組織,確保旅客出行安全和貨物運輸暢通。
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信息通信行業強化搶通保暢準備,全力做好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通信保障。截至17日8時,全國信息通信行業累計出動保障人員7.6萬人次、應急車輛3.4萬輛次、發電油機4.5萬臺次,投放衛星電話1136部,發送預警短信1.9億條。全國通信網絡整體運行平穩,未發生鄉鎮級通信全阻。
壓實責任,保障能源和民生物資供應
17日凌晨2時,內蒙古呼倫貝爾室外氣溫已降至-47℃。在中國華能伊敏露天礦采區現場,機器轟鳴,50余輛百噸級單斗自卸卡車、9臺大型電鏟、40余臺生產輔助車輛、近百名檢修巡視人員,全部投入到一線生產中,全力以赴保障煤炭生產。
連日來,華北多地出現強降雪,寒潮天氣輪番來襲,北方多地被“速凍”。面對寒潮天氣,內蒙古最大的熱電聯產企業——中國華能北方公司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所轄16家熱電聯產企業“火力全開”,全力保障用戶溫暖過冬。
16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何洋、監管總監黃學農分別帶隊赴電力企業現場調研。在國家電力調度中心,調研組與國家電網會商研判近期重點省區電力保供形勢和應對舉措,強化災害防范應對準備,確保電力供應和居民取暖、生活用電。
國家電網華北分部積極溝通協調,合理安排供熱機組開機方式,挖掘供熱機組調峰能力;統籌華北電網電力資源,做好潮流預控和事故預案,全力保障華北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首都電力可靠供應。
12月17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慶燃氣有限責任公司成高子門站的工作人員在進行設備巡檢,保障燃氣供應(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多地加大生活物資供應。商務部門聚焦糧、油、肉、蛋、奶、果、蔬等生活必需品,細化舉措扎實做好市場保供工作。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司長徐興鋒表示,商務部將統籌中央、地方兩級資源,及時投放肉類、蔬菜等政府儲備,增加市場供應,保障群眾需要。
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中國氣象局預報,華北黃淮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接近或達到歷史同期極值,對冬小麥、冬油菜安全越冬和在田蔬菜等生產運銷造成不利影響。
“我們派出工作組赴4個重點省份實地指導雨雪天氣防范工作,16日再次派出由農業農村部小麥、油菜、蔬菜、果樹及防災減災專家指導組成員組成的25個科技小分隊,赴相關省份生產一線開展巡回指導服務。”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說。
完善預案,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風雪之下,需要著重關懷特殊困難群體。
“屋里溫度咋樣,冷不冷”“炕燒得好不好,燒煤一定要注意室內通風”“雪天路滑,出門一定要小心”……冒著嚴寒,寧夏銀川市各級民政部門工作人員走進獨居低保對象、分散供養特困老人家中巡訪探視,幫助老人安裝排煙設施,并送去棉被、大衣等生活物資。
民政部印發通知,要求各級民政部門全面落實低保等基本生活救助政策,及時足額發放各類救助金,有條件的可提前發放;同時,要求加大臨時救助力度,落實由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臨時救助,并因地制宜采取減免取暖費用、發放取暖物資等多種方式,幫助受災困難群眾渡過難關。
連日來,各地民政部門主動作為、靠前發力,筑起抵御寒潮的“溫暖防線”。
在山東臨邑縣,民政協理員敲門入戶了解需求,共為低保、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家庭安裝1.5萬多米取暖煙囪、700余塊一氧化碳報警器電池。
12月17日,在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銅井鎮杜山社區孝善食堂,志愿者們在為社區內獨居和行動不便的老人煮水餃。 新華社發(王彥冰 攝)
在江蘇興化市,當地民政局工作人員分成6組對全市26個鄉鎮(街道)進行巡訪,重點對各民政服務機構內部道路防滑處理、供暖供氣設備運行等情況進行全面排查。
滿載中央救災物資的車輛來往穿梭,裝滿棉大衣、棉被的紙箱不斷被搬下……這是記者18日在山西運城市垣曲縣看到的一幕。
近期,運城市發生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部分群眾御寒取暖和基本生活受到影響。15日,應急管理部在前期已向山西調撥2.1萬件中央救災物資基礎上,會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連夜緊急調撥1萬件棉大衣、1萬床棉被等中央救災物資及浙江省應急管理廳捐贈的5000套家庭應急照明設備。第二天,中央救災物資和應急照明設備全部運抵垣曲、聞喜等受災地區,并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
“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及時調度了解各地低溫雨雪冰凍災情,排查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主動對接災區需求,迅速協調調派力量,調撥救災物資,確保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應急管理部救災和物資保障司副司長來紅州說。(記者齊中熙、陳煒偉、葉昊鳴、戴小河、高蕾、潘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