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刃向內做減法 營造科研好環境
——水利科技領域整治形式主義見成效
整治形式主義
表格“瘦身”、匯報減少、檢查壓縮……談起水利科技領域整治形式主義以來的新變化,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科研管理與規劃計劃處處長陸瑾感受頗深。
“減少了很多形式上的工作,作為管理人員的我們,能有更多的精力為科研人員服務,同時,科研人員也能更加心無旁騖地做科研。” 陸瑾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事實上,早在《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印發前,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以下簡稱“水利部國科司”)多次組織學習研討,深入相關科研院所調研,傾聽一線科技人員的心聲。
“我們以刀刃向內的精神,查找目前水利科技領域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確保將減負、賦能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水利部國科司司長劉志廣表示。
通過調研和自查,劉志廣和同事們對水利科技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總結。
一方面,水利科技統計調查表和科技部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業事業單位調查表,存在交叉重復現象;科技項目進展、數據和科技管理各項工作上報材料相對偏多;科技項目過程性檢查、督導等有時偏多,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給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帶來了負擔。
另一方面,科研主導和服務不夠,尤其在科技管理權限下放方面,預算調劑和儀器采購管理權、技術路線決策權、項目過程管理權等權限下放落實還不到位;院所規章制度仍不夠完善,在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方面還有所欠缺。
發現問題是關鍵的第一步。針對查找出來的問題,水利部立刻著手出臺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對項目管理流程進行優化,同時敦促相關科研院所積極落實國家政策文件。
“在項目檢查方面,我們取消了2019年度重點研發計劃涉水重點專項水利部推薦項目的督導計劃。”劉志廣舉例道,后續將進一步督促各項目牽頭單位切實落實項目法人責任,督促項目負責人統籌做好項目實施。
在陸瑾看來,水利科技領域落實“放管服”,也并非簡單的一放了之,而是由過去的重過程管理向重項目目標和標志性成果轉變,進一步加強對科研項目結果及階段性成果的考核。
減負的同時,水利部還發布《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水利科技創新若干意見》等,明確要尊重科研規律,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自主權。有了“尚方寶劍”,水利系統科研機構在下放一些管理權時更有底氣。
“我們院發布了《關于做好2019年預算執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將預算科目調劑權限進一步下放,調劑費用比例不超過10%且在5萬元以下的,所一級單位可以自行調劑,不用報到院里審批。” 陸瑾說道。
不只是中國水科院,其他相關院所也在積極為科研人員賦能。比如,南京水科院制定《重點領域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管理辦法》,實行以項目(團隊)首席科學家負責制為核心的科研組織管理模式,充分賦予創新領軍人才在人員聘用、經費使用、績效分配、成果處置、科研條件使用、技術路線決策等方面的自主權。
水利科技領域整治形式主義以來所取得的成效,令劉志廣倍感欣慰。“一方面,我們為水利科研人員潛心研究營造了更為良好的制度環境;同時,科研管理流程進一步優化,大幅減少科研人員的‘后顧之憂’;此外,科研資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也得到了提升。今后,我們將進一步開拓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為水利改革發展提供更堅實的科技支撐。”劉志廣說道。 本報記者 唐 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