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今年前8個月電信網絡詐騙發案3.28萬起
網絡類詐騙上升明顯 犯罪手法變化加快
“招網上兼職……有手機就可以做兼職,空余時間生活工作兩不誤!日賺300—500元!”看到這樣的“高薪”兼職,有的人禁不住想試試。9月7日,河南省公安廳發布消息稱,今年1至8月份,全省電信網絡詐騙共發案3.28萬起,涉案金額4.8億元,抓獲犯罪嫌疑人8466名,通過反詐平臺凍結資金4.07億元,通過辦案線下凍結1.82億元。
談及虛假信息詐騙犯罪特點時,河南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發案總量下降,電話類詐騙下降,網絡類詐騙上升明顯;犯罪手段更加隱蔽、智能,手法變化加快,作案環節增多、分工更細,犯罪緊跟電信、金融業、信息網絡的升級而升級。”
詐騙手段不斷升級
“作案手段變化加快,詐騙手段不斷升級,詐騙話術腳本不斷更新完善。”河南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舉例說,漯河市曾發生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以販槍為名PS槍支圖片讓被騙人選購,先騙取定金,隨后PS物流單騙取余款,再冒充快遞收取保密費,實施連環詐騙。前段時間打掉的一推銷收藏品詐騙團伙就推出所謂的“一帶一路”紀念幣、郵冊等實施詐騙。
據介紹,河南省已破獲的案件中,有70%的案件有成形的話術腳本,一些詐騙團伙不斷進行總結,由“業績”最高者傳授經驗,不斷更新完善話術腳本,緊跟社會熱點和金融、網絡等產品升級,而且作案工具不斷更新。目前,電話及短信詐騙逐漸減少,網絡詐騙不斷增多,詐騙網站靈活多變、花樣百出。
贓款轉移更多借助第三方支付
據介紹,在河南省今年1至8月的已發案件中,詐騙犯罪嫌疑人要求被騙人通過第三方支付轉款的占55.19%,使用網銀或手機銀行轉款的占20.09%,現金存款的占11.91%,嫌疑人與境內外洗錢團伙的交織也更加緊密。
“臺灣籍詐騙嫌疑人開始在大陸取款,境內詐騙窩點向境外轉移。”河南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5月份,駐馬店市公安機關偵辦的一起冒充公檢法詐騙案,在廣東省中山市成功抓獲4名臺灣籍取款人,繳獲涉案銀行卡128張,涉及全國多個省市冒充公檢法電信詐騙案件200余起。經審訊,4名犯罪嫌疑人受雇于一名臺灣人,為多個詐騙犯罪團伙取款,僅4月以來在大陸已取現800余萬元。
三門峽、商丘兩地公安機關4月初赴緬甸佤邦打掉的9個兼職刷信譽及小額貸款詐騙窩點,均為國內設置的詐騙窩點,在赴柬埔寨帶回的14名詐騙分子中,有3名是臺灣籍,8名是福建籍,3名河南籍。
“詐騙分子更多的借助各個行業存在的漏洞和掌握的大量個人信息,實施詐騙。”這位負責人舉例說,焦作市發生的一起盜刷銀行卡案,詐騙分子利用第三方支付對代扣業務審核不嚴的漏洞,以受騙人名義授權,將受騙人500萬元全部盜刷。
典型案例之一:兼職刷單實施詐騙
2月10日上午,平頂山市民李某在QQ上收到一條陌生人信息稱,招聘兼職刷單員,可返還本金和高額傭金。李某按嫌疑人指定的步驟刷了第一單共120元,嫌疑人為了獲取李某信任,在完成一單后返還了其126元。
次日,李某再次接到嫌疑人發送的刷單任務,而后,李某按照嫌疑人指令通過微信掃碼的方式向嫌疑人提供的賬戶支付10800元,支付成功后,嫌疑人以未完成任務為由,要求李檢繼續做任務向其付款。李某意識自己被騙后,謊稱自己沒錢,需借嫌疑人的錢進行流轉才能繼續任務。于是,嫌疑人通過銀行卡轉賬的方式返還給李某2000元。隨即,李某報警。
接到報案后,平頂山市公安局反詐中心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串并案工作,初步串并案件15起,因案件涉及多個省市,犯罪偵查支隊和郟縣公安局立即抽調精干警力成立專案組,通過調取涉案賬號交易流水,發現嫌疑人返還李某的2000元是由戶名為王某的銀行賬戶轉出。經查,該卡近期在福建安溪一個ATM機上有取款記錄。得知這一線索后,專案組立即圍繞該涉案卡流水進行深度研判,串聯出多個關聯涉案賬戶,通過查詢資金流,發現涉案銀行卡的資金大部分流向江蘇某公司。專案組一舉搗毀詐騙窩點一處,抓獲嫌疑人14人,查扣電腦7臺,手機31部,手機卡41張,銀行卡78張,凍結涉案資金150余萬元,查獲贓款7萬余元。
典型案例之二:以淘寶刷信譽為名詐騙
2016年11月17日和12月12日,鶴壁市淇濱區居民王某等兩人報案稱,他們在互聯網上被人以淘寶刷信譽為由分別詐騙27000元和7000元。
鶴壁市公安局通過警情梳理發現,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全市共接到30余起類似警情,被害人損失累計達20余萬元。該類案件均為被害人上網時,收到QQ或旺旺好友發來的幫網店刷信譽的兼職虛假消息,并承諾購買指定物品后,返還本金與一定比例的傭金。被害人打款到指定的支付寶或者銀行卡賬戶后,嫌疑人不再返款并將其拉黑。
由于此類案件涉及范圍廣,詐騙數額大,作案手法隱蔽,在社會上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鶴壁市公安局立即成立聯合專案組,通過對被害人提供刷單返現的匯款賬戶進行資金追蹤以及作案過程使用的QQ、支付寶等涉案賬戶進行落地偵查。專案組成功打掉這個涉及全國7省10市的犯罪團伙,共抓獲犯罪嫌疑人54名,凍結涉案資金734萬,查封房產12套,扣押涉案電腦97臺、手機192部、銀行卡195張,手機卡36張、涉案汽車8輛,實現了全鏈條打擊。
典型案例之三:“黑客”竊取公民個人信息
2016年11月27日,商丘市梁園區張閣鎮居民陳某在家中用手機登錄QQ上網聊天時,收到好友周某的求助信息,稱自己和朋友在外發生了交通事故,還準確說出了陳某的手機號、身份證號碼等信息。這讓陳某深信不疑,他按照對方要求,立即通過支付寶轉了7000元過去,幫朋友解難。事后,陳某打電話向朋友核實,卻被告知,周某的QQ號已被盜多日。
商丘市公安機關根據犯罪嫌疑人QQ和轉賬的支付寶信息,鎖定了兩名海南籍犯罪嫌疑人,并將其抓獲。據二人交代,他們加入多個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QQ群,該群明碼標價銷售包含公民信息的數據包,每個數據包都有上千條公民信息,付款方式都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詐騙分子通過購買這些公民信息從而進行詐騙。
經偵查,專案組發現這些公民個人信息是被“黑客”通過技術手段竊取,先后共抓獲犯罪嫌疑人62人,查獲公民身份信息5000余萬條,破獲詐騙案件600余起,涉案金額500余萬元。
河南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提醒說,面對花樣翻新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公安機關在加大打擊治理力度的同時,也提醒公民捂好錢袋子,遠離網絡不良行為,不向陌生人泄露身份和家庭等敏感信息,不將支付密碼與賬號登陸密碼設為同一個,不將身份證等個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機里。凡是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到“安全賬戶”、通知中獎、在電話中索要銀行卡信息及驗證碼、開通網銀接受檢查、自稱領導要求打款、陌生網站要求登記銀行卡信息等內容的均需提高警惕,對涉及提前“交納定金”、“輕松日賺上百”等網絡信息應做到“不聽、不信”,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
法制網記者 趙紅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