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品”的ICL地震預警系統
這次在九寨溝7.0級地震中發揮效用的ICL地震預警系統,是由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成都市高新區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及其團隊研發。而2008年的汶川地震,就是這個出生在四川省達州市的力學和物理學博士開始研發ICL地震預警系統的契機。
(成都市高新區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
這套系統分為地震監測,預警信息分析和處理,預警信息發布,以及預警信息接收和應用四個環節。
在地震發生時,它能夠利用地震危險區域布設的高密度臺網對震源進行監測,進而通過檢測儀將檢測到的關鍵信息發送至預警中心畸形分析處理,然后預警中心再通過各種信息接收終端發布預警信息給用戶,最終用戶接收信息并進行避險。
最值得注意的是,該預警系統已經實現了通過智能手機、廣播電視、微博、地震預警信息接收服務器等同步實時發布預警信息,使得我國成為繼墨西哥、日本后,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技術能力的國家。
目前,我國已建立了覆蓋31個省區,220萬平方公里,覆蓋6.6億人口的地震預警網絡, 主要分布在南北地震帶、華北地震帶、東南沿海地震帶、新疆西北部。覆蓋中國地震預警一線區的面積的90%。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