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網絡調查,今年網民關心的前三分別是“反腐倡廉”、“社會保障”、“醫療改革”。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將分別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每年全國“兩會”前,媒體都會發布民眾的關注熱點,外界也可以借此預判代表委員在會上的熱議話題。
【前四年民眾關心什么?】
作為本屆人大政協的第一年,2013年《人民日報》列出了網民關注的十大關鍵詞:1.社會保障;2.反腐倡廉;3.收入分配;4.住房保障;5.醫療改革;6.穩定物價;7.食品藥品安全;8.法治中國;9.行政體制改革;10.國防建設。
有網友在留言中認為,在社會保障問題中,退休金雙軌制最受關注。雖然國家已經連續9次調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但與公務員及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退休金相比,差距并沒有明顯縮小。在一些地方,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水平僅是同地公務員退休工資的1/3左右。如今,長期飽受爭議的“養老金雙軌制”已經正在解決的路上。
等到了2014年,人民網通過網絡調查在“兩會”前列出了網友最關注的問題。“社會保障”排第一;“反腐倡廉”排第二;“食品藥品安全”問題排第三。此外,“收入分配”、“干部作風”、“計劃生育”、“環境治理”、“教育改革”都位列前十。而在排名第二的“反腐倡廉”分項調查中,“堅決查處大案要案、形成威懾力”、“支持網絡監督、輿論監督”以及“進一步健全反腐相關法律法規”獲票前三名。
2015年,在人民網和新華網的網絡調查中,網友把最多的票數投給了“收入分配”和“反腐倡廉”。人民日報客戶端的數據顯示,“收入分配”排在“兩會”關注熱點的第一位,“食品安全”、“環境保護”、“醫療衛生”票數相當,也成為網友最關注話題。
而在新華網上,由網友票選出的“‘兩會’十大熱點關注話題”中,既有食品安全、醫療、養老、教育公平這樣涉及民生的具體問題,也有依法治國、簡政放權這樣的“高大上”話題。
到了2016年,在人民網主辦的“兩會”調查中,“社會保障”、“居民收入”、“醫療改革”、“打虎拍蠅”、“教育公平”、“住房”、“環境保護”、“住房保障”位列前八。而在“打虎拍蠅”中,網友最關心的是“能否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尺度不松”以及建立覆蓋國家機關和公務人員的國家監察體系。
【今年“兩會”民眾期待什么?】
今年是本屆人大、政協的第五年。據新華網調查的數據顯示,兩會熱點前十名分別是“收入分配”、“環境保護”、“房價調控”、“社會保障”、“反腐倡廉”、“教育公平”、“依法治國”、“食藥安全”、“從嚴治黨”以及“退休政策”。而據人民網網絡調查,今年網民關心的前三分別是“反腐倡廉”、“社會保障”、“醫療改革”,之后是“就業和收入”、“教育公平”、“住房”、“環境保護”、“公共安全”、“依法治國”、“脫貧攻堅”。
可見,這五年里,諸如“社會保障”、“環境保護”、“醫療改革”等一直都是“兩會”熱詞。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對于媒體報道的民眾關注點,過去四年代表委員紛紛獻計獻策。
比如,環保議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是什么關系?早在2013年,全國人大代表、東華大學經濟發展與合作研究所所長嚴誠忠就提出,“污染問題,實際上是發展不協調、不均衡、不可持續的問題。”廣東惠州旅游局局長黃細花代表做過20年的環保工作,她認為在發展跟保護之間找平衡點,首先要因地制宜發展;其次,政府要加大投入,在不欠新賬的同時,還清歷史欠賬。“要改善環境,關鍵是要堅決改變過分追求GDP的發展觀和政績觀。”黃細花強調,“又好又快地發展,一定要把好字放在前面。”
有呼吁還要有行動。2014年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吳碧霞騎著折疊自行車出現在全國人大北京團代表報到處。她說,“能夠在近距離的情況下,用低碳環保的方式為北京的空氣質量優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騎車的人越多,吸入PM2.5的概率就越小。”吳碧霞說,“我承諾在我的人大代表任期內都要用騎車的方式參會。”
2016年,全國人大上海團的代表關注到內河航運污染物的排放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東寒談到航運污染物排放僅次于道路交通排放,位列第二位。他建議,我國應大幅度提升排放標準倒逼產業升級,“我國內河航運發動機售價30萬元,而國外要30萬美元,我們的技術完全可以造出低排放的發動機,但一味追求低成本,不利于環保。”
金東寒這一番發言得到了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的呼應。他表示將加強對船舶排放的聯防聯控,“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提高油品、二是提高船機標準。”長三角地區將率先提升油品質量標準,現行船機標準過低,與過去一味追求降成本有關,必須從源頭上提高標準。
再如,醫療改革。在2013年兩會上,全國政協醫衛組多名委員關注到培養醫生“廣種薄收”的現象。全國每年招錄的醫學生,只有六分之一的人最終成為醫生,醫學生不做醫生、醫生大量流失,成為一個社會現象。“我國的醫學專業一直在和別的專業一起擴招,需方和供方是脫節的。”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學教授、國務院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李玲說。她提出,“醫療衛生有自身的特殊性,醫學生的培養應該是成本最高的,因為其面對的是世界上最精密的‘儀器’——人體。因此,醫生的培養應是量少質優,而不是廣種薄收。”
“當年高等教育大規模擴招,是我國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需求,但現在要把質量放在更高的位置。”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益新委員認為,醫學教育必須是精英教育。就我國來說,應評估醫療機構的需求量,根據社會的需求確定培養數量,嚴格設定最低標準,使教學資源得到合理運用。
2014年“兩會”上,代表委員對醫改未來方向提出了建議。中國人民保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焰委員建議,探索推進基本醫保“管辦分離”,支持商業保險為參保群眾提供包括大病保險在內的“一站式”醫保服務,而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血液科主任楊林花代表建議,對醫保報銷藥品目錄進行適當增補,以切實減輕重大病患家庭的負擔。
去年“兩會”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年內在70%左右地市開展分級診療。“但目前分級就診還遠沒有實現”,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農工黨北京市委副主委顧晉說,“解藥”就是推進三醫(醫保、醫療、醫藥)聯動。“在三甲醫院門診中,80%以上就診病人為慢性病患者,在基層社區醫院完全能夠完成治療”,顧晉提出,要建立科學有序的分級診療制度,充分發揮醫保杠桿作用,進一步提高醫保對在基層醫療機構就醫的報銷比例。
“兩會”即將召開,代表委員對民眾關注的問題會有哪些真知灼見,又能激發出怎樣的智慧火花,且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