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3:
《永遠在路上》:從嚴治黨“鏡”是“鑒”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將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每晚8點首播。
昨晚,繼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又一部從嚴治黨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已于全國觀眾見面播出第一集,從嚴治黨將再度成為觀眾特別是黨員干部熱議的話題,從《人心向背》、《踏石留印》到《利劍出鞘》、再到《拍蠅懲貪》,《標本兼治》,從受訪專家學者、紀檢干部到落馬官員的典型案例剖析,將為觀眾全景式呈現"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這四年來不平凡的歷程。相信接下來的七集和第一集一樣每集都是“鏡”,每案更是“鑒”。
變化是最扎實的答卷,事實是最有力的證明。“十八大”四年多來,從嚴治黨“收獲”頗豐:一竿子插到底”的向基層延伸,全面“體檢”基層政治生態的“拉網式全覆蓋”,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問題“拍蒼蠅零容忍”,“扎籬笆謀長遠”的健全防治基層貪腐長效機制。那些從嚴治黨之下的一樁樁、一件件,新舊對比“兩重天”,都是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的實惠。從嚴治黨純潔了黨的干部隊伍,順應了民意,贏得了民心。
“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全國民眾將通過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領悟“支點”: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全面從嚴治黨更是任重道遠。如果把全面從嚴治黨比喻成“千斤重擔”,最給力的就是落實主體責任這個“支點”。只有將“支點”立起來、實起來、硬起來,才能真正把這個“千斤重擔”扛起來,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只要我們管黨治黨不放松,切實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就一定能贏得這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斗爭。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廣大觀眾將從專題片中感悟之深:遏制腐敗蔓延,用好巡視監督利器,形成高壓威懾的“利劍出鞘”;“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應成為腐敗分子和腐敗資金的‘避風港’,不應成為他們的‘避罪天堂’”再現反腐敗國際合作“永遠在路上”的“天網追逃”;可見從作風建設到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惟有把“紀律挺在前面”,才會不斷形成清風正氣的大勢,只有“踏石留印”抓常、抓細、抓長,才能持續努力、久久為功,不斷壓縮歪風邪氣的空間。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從嚴治黨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永遠在路上》專題片以多個領導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為“鏡”,以蘇榮、白恩培、呂錫文等案件當事人現身說法為“鑒”,通過“標本兼治”警示教育黨員領導干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在即將召開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播放此部專題片,表明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決心,釋放出進一步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的明確信號,將為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注入強大動力。
(作者單位:四川省江油市人大研究室)(求是網)
心得體會4:
“永遠在路上”是答卷也是教材
在大眾媒體上展示巨貪們的丑事惡行,這是一種痛,也是一種自信。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反腐是一場必須贏不能輸的斗爭。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從這個角度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爭的成績單,是一份階段性的答卷。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17日晚開播。當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其中有白恩培、周本順、李春城等幾名落馬省部級高官出鏡,現身說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貪腐細節,發人深省。
這部大型專題片才剛剛開播,已引起公眾高度關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敢于揭丑,勇于披露此前公眾所不知的高官貪腐細節。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細節就足以令人瞠目:曾任河北省委書記的周本順獨占一座面積800多平方米的軍區招待所,重新裝修供自己居住,“豪宅”里有兩個保姆、兩個廚師,其中一個保姆專門負責養寵物。另一個貪官白恩培,曾任云南省委書記等職,在辦案中,從白家查獲的貴重物品多得讓辦案人員震驚,其中不乏價值千萬的翡翠手鐲,僅清理這些東西就用了十幾天時間。
有句頗富哲理的俗語“細節決定成敗”,足見細節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往懲治貪腐的過程中,公眾往往是只見森林、不見樹木,只見罪罰、不見細節,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斗爭中存在“諱疾忌醫”的心理。
十八大以來,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見真章、動真格,在一些部門及官員中曾經比較廣泛存在的“諱疾忌醫”心病也大為好轉。記得幾年前,在這場反腐風暴剛拉開帷幕之際,很多人不相信會有省部級官員成批落馬,更不信周永康這樣高級別的官員真的會被查辦。之所以不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認為“封疆大吏”或正國級官員理應是普通黨員的榜樣,法辦這些腐敗高官有可能“破壞”黨的形象。幾年來,中央堅定不移地推進反腐工作,反腐敗的高壓態勢持續推進,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中央反腐敢于揭丑,“鐵帽子王”之類的各種神話不斷被打破,反腐敗得民心順民意,得到群眾高度認可,一些人“諱疾忌醫”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愈。
此次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貪腐細節,將遮丑心理徹底打碎。如果說,中央嚴懲周永康、白恩培、周本順等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義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這些貪官的腐敗細節,則是彰顯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療毒的勇氣。
在大眾媒體上展示巨貪們的丑事惡行,這是一種痛,也是一種自信。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反腐是一場必須贏不能輸的斗爭。十八大以來,中央作出“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莊嚴承諾,以“八項規定改變中國”,反腐敗“老虎”“蒼蠅”一起打。四年來,中央以實際行動,讓人民群眾看見并享受到“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成果。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從這個角度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爭的成績單,是一份階段性的答卷。
同時,《永遠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為鑒、以案明紀,振聾發聵的反腐教材。包括白恩培、周本順在內,許多落馬貪官都是貧苦家庭的孩子,通過組織的培養、出色的工作逐漸步入高位。電視片中披露的細節,向觀眾更向官員們展示了這些高官是如何從痛恨貪官,到最后變成貪官并身陷囹圄的過程。這種非常規的教育方式,將讓很多“邊緣人”身臨其境般地看清罪與罰的邊界,幫助更多官員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反腐敗斗爭關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貪必懲”已成為社會共識,警鐘長鳴,反腐敗斗爭必須“永遠在路上”。(樊大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