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從北京市衛計委獲悉,從10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聯合試點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工作,第一批檢驗結果互認醫療機構共132家,包括27項臨床檢驗項目。
北京、天津和河北省132家醫療機構實行互認
什么叫臨床檢驗結果互認?據了解,此前患者在不同的醫院就診時,可能面臨著同樣的病情,各家醫院CT、B超、血檢等檢查結果互不相認,結果同一項檢查不斷重復的情況。試點工作展開后,意味著接診醫療機構將對報告單中互認項目的檢驗結果予以認可,在不影響疾病診斷治療的情況下,將不再進行重復檢查。
北京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不需要重復檢查,患者就醫過程不僅能更加方便,還能節省患者時間與費用,同時提高醫療資源使用效率。
不過,如何保證不同醫療機構間的檢驗結果標準同質、具備可比性?據了解,京津冀三地成立了互認工作專家委員會,指導各地開展人員培訓、結果監控等工作,并組織專家制定了相關要求與方案,作為互認工作的技術指導規范和工作指南。
同時,對試行臨床檢驗結果互認的醫療機構,三地也將實施動態管理,建立退出機制。對于不符合要求的醫療機構,將根據情況督促其進行整改或取消檢驗結果互認醫療機構資格。而根據試點情況,三地將適時啟動第二批互認工作,逐步擴大互認項目和互認醫療機構范圍。
27項互認項目
1、生化項目(19項)
鉀(K),鈉(Na),氯(Cl),鈣(Ca),磷(P),總蛋白(TP),白蛋白(ALB),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酐(CRE),尿素(URE),尿酸(UA),葡萄糖(GLU),丙氨酸氨基轉氨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轉移酶(GGT),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糖化血紅蛋白A1c(HbA1c)。
2、免疫項目(3項)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體(HBsAb),丙肝病毒抗體(anti-HCV)。
3、血細胞分析(5項)
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GB),血小板(PLT),血細胞比容(H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