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報道,原云南省科委(現云南省科學技術廳)副秘書長鄭加平同志(享受省長級醫療待遇),因病醫治無效,于2016年4月22日1時22分在昆明逝世,享年98歲。
鄭加平生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展示肩膀上留下的創痕。
公開報道顯示,鄭加平是四川雅安市人,1918年3月出生,1935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班長、連指導員、連長、營長、處長等職。
據《新京報》2006年9月報道,鄭加平參加紅軍后參加了百丈關戰斗、中雜坎戰斗。在中雜坎戰斗中,鄭加平看見一個敵人一刀砍在一個戰士的臀部,就沖上去用刺刀刺敵人。這時,他后面突然竄出一個敵人,舉著1米多長的馬刀,向鄭加平的腦袋砍下來。他當時就聽到耳邊一陣風,本能地一偏頭,順勢將敵兵捅翻在地,而他自己右肩上的血往上噴,原來敵人劈了他肩上一大塊肉,還削掉了一片肩骨。鄭加平的傷勢很重,但包扎過傷口,他又隨著部隊上路了。
1935年10月底,右肩帶著重傷的鄭加平,跟著紅軍隊伍來到了終年積雪、空氣稀薄、人跡罕至的夾金山下。
行軍目標是翻越夾金山。一路上,為了照顧負傷的鄭加平,同志們找來了兩匹馬,鄭加平和另外一位傷員各騎一匹。另一名傷員的馬死后,鄭加平就把自己的馬讓給戰友騎。教導員擔心鄭加平的傷勢無法行軍,又找了一只綿羊讓他騎。部隊已連續幾天沒吃東西了,鄭加平又讓出自己騎的羊宰殺給大家吃。
另據云南日報網報道,抗日戰爭時期,在武鄉伏擊戰中,日軍調動周圍5個縣的兵力前來增援,戰斗打得激烈而艱苦。這時,陳賡旅長要求大部隊從陣地上撤下來,給身為連隊長的鄭加平一個任務:掩護大部隊撤退。
陳旅長說:我給你一個連的兵力來完成任務。鄭加平想到部隊兵力有限,應該用在刀刃上,便堅決地說:“報告旅長,我只要一個排就夠了。”陳旅長說:“能完成任務嗎?”鄭加平說:保證完成任務,只要我在,陣地就在。
鄭加平將其他連隊的彈藥都集中在他們排的戰士手里。他們埋伏在戰壕里,待日軍靠近后,機槍怒吼、手榴彈飛蝗般擲向敵群。戰斗愈打愈烈,全排戰士堅持了3個小時,敵人不斷增加兵力。
這時,大部隊已安全轉移,他們面對著從四面包圍來的敵人和頭上扔炸彈的飛機,背靠萬丈深淵,決心與敵人同歸于盡。這時,鄭加平想起了朱德總司令的話:作為指揮員,任何時候都要學會保存實力。在危急時刻,鄭加平立即決定:留5個戰士和他一起掩護戰友,其他同志從懸崖上跳下去。等大部分戰士都跳下去時,他和另外5個戰士也跳下了懸崖。
鄭加平醒來時,發現自己還活著,只是牙齒脫了出來,左手不能動彈。鄭加平一生共負傷30多次。
解放后,鄭加平先后任云南省民航局副局長、民航第三航空學校副校長、云南省水利廳辦公室主任、原云南省科委辦公室主任、副秘書長。1983年10月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