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武夷山旅游不僅能欣賞碧水丹山的美麗,放松身心,而且還有足足的安全感!”近日,來自江蘇南京的戴艷華和朋友到武夷山旅游,細心地發現景區的重要節點都安放了AED(自動體外除顫器)。
戴艷華笑著說:“之前在城市的高鐵站、汽車站等公共場所經常見到這種‘救命神器’,沒想到武夷山景區也有,看到這些AED就更有安全感。”
AED是一種便攜式、易操作、可在緊急情況下為心跳驟停患者提供即時心肺復蘇的急救設備,非醫學專業人員經過培訓即可根據其語音提示實施操作。在公共場合,如果遇到有人出現呼吸、心跳驟停的情況,這個“救命神器”將發揮重要作用。
“在最佳搶救時間的‘黃金四分鐘’內,使用AED對患者進行除顫和心肺復蘇,有很大的概率能夠挽救生命。”武夷山景區紅十字救護站駐站醫生吳子仁介紹說,“當有意外發生時,大家只需要就近取出AED設備,按照語音提示就可以進行急救操作。AED能夠自動監測患者心律、自動分辨是否是由室顫引起的心臟驟停,如果需要除顫,它才會自動電擊除顫,進行搶救。”
現場救護水平是體現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今年以來,南平市紅十字會認真貫徹落實省委“三爭”行動和南平市委“五增”目標任務,以開展“深學廖俊波,‘三爭’作表率”實踐活動為載體,結合自身工作職能,在武夷山國家公園試點建設紅十字救護站(點),在景區布設AED,培訓救護員,創新打造武夷山景區紅十字應急救援體系,提升游客和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
“今年8月3日,武夷山國家公園新建的24個紅十字救護站點正式啟用,每個點都配備了AED,武夷山成為全省首個紅十字救護網絡全覆蓋的景區,真正實現‘救’在身邊。”南平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姚麗銘介紹,目前武夷山主景區(含印象大紅袍劇場)一共布設了27臺AED。
當緊急情況發生時,怎么快速找到AED?武夷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建華表示,武夷山已經開發“AED地圖”,并嵌入“中國武夷山”微信公眾號,方便民眾快速查找就近的AED配置點,讓AED“動”起來,隨時隨地高效發揮作用。“而且,我們景區有600多人取得救護員證。”
“AED地圖上線,我及時分享給了家人、朋友和隊友。”武夷山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李海斌經常組織紅十字會志愿者參加當地的各種志愿服務活動,他說,“AED地圖的上線給我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尤其這些年,武夷山景區內舉辦了馬拉松、山徑賽等體育賽事,這些‘救命神器’能夠提供急救保障。”
“目前,我們劇場有2臺AED,會定期進行檢查,確保緊急情況發生時能派上用場。”印象大紅袍劇場事業部服務中心主任吳霞說,今年以來,印象大紅袍劇場已經接待游客90.1萬人次。“現在雖然是旅游淡季,但每天仍有1000多名游客進場觀看演出。一旦游客有特殊緊急情況,我們會第一時間撥打120,并取出AED為患者進行除顫救助,為挽救生命提供最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