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出好茶,一芽一葉盡芳華。
作為與旅游并列的兩大主導產業之一,走進新時期的武夷山茶產業如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近日召開的武夷山市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動員大會,給出明確答案——按照“控制面積、提升品質、做強品牌、延伸產業鏈、做深茶文旅、增加附加值”的發展思路,全力提升全產業鏈整體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希望通過三年努力,到2022年實現規模以上茶企100家,規模以上茶企產值100億元,產值億元以上茶企30家以上,產值5億元以上茶企6家,茶產業稅收3億元的‘11363’發展目標。”武夷山市副市長范震昆表示。
確定目標,馬上行動。武夷山市開始實施龍頭培育、質量提升、標準管控、品牌建設、市場營銷、融合發展等六大專項行動,全面激發茶產業“鏈”式發展。
“兵馬”始動,“糧草”先行。如果說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是一場硬仗,那武夷山市為之提供的組織領導、項目帶動、政策扶持、人才支撐的“四大保障”,就是最充足的“糧草”。
武夷山市成立茶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和行動指揮部,整合統領全市茶產業相關機構和涉茶業務,形成有職有權、干事管事的機構。同時,在現有茶業同業公會基礎上,組建茶業協會,發揮協會在行業管理、品牌打造保護、行業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項目示范帶動,為武夷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在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一棟占地2718平方米的智能產品中心拔地而起。作為武夷山市納稅第一的茶業龍頭企業,這個項目建成后將形成集生產、研發、參觀旅游、展示及辦公為一體的現代綜合樓。“項目串聯園區東側原生產基地以及西側茶葉品種園,形成完整茶產業園區,并將現代化的茶葉生產智能化車間以一種游廊的體驗方式展示給參觀者,展示出一個現代茶企的新形象。”公司黨支部書記、行政副總郭遠海介紹。
“武夷山市茶企眾多,具有小而散的特點,茶商、顧客購買茶葉要一家家地走、問、選,較為耗時費力。”范震昆表示,茶旅小鎮會展中心的建成將有效地解決這些煩惱。11萬多平方米的會展中心建成后,該市各大茶企的茶葉均可在此集中展示,大型茶事活動也將在此舉辦。“今年茶博會將在茶旅小鎮新會展中心舉行,展位將增加600個,展位總數將達1800個,往年一位難求的現象將得到有效緩解。”
會展中心的旁邊,武夷巖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正在加緊建設中,預計明年設備可進場,這將成為繼杭州、深圳外的中國南方第3個國家級茶葉檢測中心。如果說會展中心展示的是武夷茶的“博”,那么茶葉檢測中心則能體現武夷茶的“真”。它的建成,有助于武夷山茶葉的溯源,確保茶葉品質的真實性,為武夷茶的品質提供堅實的保證。
此外,京東·武夷茶數字生態茶產業基地落地興田鎮,集茶莊園、特色酒店、茶文化國際交流中心于一體的國際水平的茶人小鎮正加緊施工中;以張天福紀念館、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展示館、萬里茶道展示館等為主的武夷茶歷史博物館,也緊鑼密鼓地籌建中……
產業要發展,政策扶持不能少。當前正是武夷山茶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武夷山市建立市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茶企增資擴產、茶產業專業園區規劃建設、品牌宣傳等項目。同時,培育30家規下轉規上茶企,并實行貸款貼息、用地傾斜、稅收扶持、輕資產入駐、參展品牌獎勵等政策,鼓勵、扶持茶企發展。
作為規下轉規上茶企之一,武夷山傳奇包裝設計有限公司在政府的幫助和協調下,租下了高爾夫會展中心2.3萬多平方米場地用于經營和擴大生產。“除了品質,外包裝也是顧客購買茶葉產品時考慮的重要因素。”海峽茶業協會包裝委員會主任、傳奇公司總經理方裕輝介紹,目前武夷山市的包裝有引領全國的趨勢,每年有大量的全國各地包裝企業客商到武夷山市考察茶業包裝市場,完成了從“我生產什么,你賣什么”到“你需要什么,我再生產什么”的市場化轉換,甚至有外地包裝企業直接入駐武夷山市。
傳奇公司目前擁有包裝種類達1萬多種,部分為茶葉沫、玉米稈等材料制成,具有凈化空氣、環保節能等優勢,產品深受市場歡迎。“像義烏小商品城一樣,打造武夷山茶葉包裝集散地,為武夷茶‘一站式服務’提供更多可能。”方裕輝的目標明確而堅定。
“除組織、項目、政策外,人才也是武夷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保障。”武夷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彭秀蓮告訴記者,該市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著重培養茶葉加工工程師、茶葉品牌營銷人才、茶文化專家等專業人才隊伍,建立相關專家庫;不斷提升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紅茶制作技藝傳承人的整體素質,充分發揮傳承人的作用。
據了解,武夷山市還聘請中國工程院劉仲華院士團隊分析武夷巖茶各項指數,用科學數據說明武夷茶的功效,今年茶博會期間將公布。同時,與福建農林大學、浙江大學茶學系、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保持合作關系,助推武夷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