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沒建圍擋,鉤機要上岸作業,砂石料應按要求堆放。”近日,在接到曬口溪水質在線監測異常情況信息后,邵武市生態環境局河段監管包片負責人殷旭輝和下沙鎮、水北鎮的兩名生態網格員,第一時間趕往曬口溪,沿溪逆流而上一路查找原因。最終他們發現問題出在曬口溪流域綜合整治工程的兩個施工點上,便當場督促整改。這是邵武用心守護河道的一個例子。
去年8月,邵武在古山、同青、曬口、故縣4個重要支流安裝了水質在線監測。有了在線監測,每日數條準確、及時、有價值的水質變化情況信息,為有關部門及全市上下共同守護河道提供及時情報,確保了河清水綠。
邵武是閩江上游,從光澤縣的和順橋到順昌縣的富文橋,邵武境內富屯溪長達80多公里。這80多公里都屬于國家考核流域,只要水質達Ⅲ類標準即可。2021年2月,南平市政府下發了《南平市水環境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方案》,設定“到2024年,全市主要流域18個國控面Ⅰ~Ⅱ類水質比例達到100%”行動目標。邵武認真落實要求,加強了河長辦力量,環保、水利、農業、城管、住建等河長成員單位,以及鄉(鎮)街道、村(居)迅速行動。
作為環保的首要責任部門,邵武生態環境局將領導和專業人員壓到一線,問題出現能夠更快更好解決。他們還牽頭召開環境質量“一月一會商”,邀請水利、農業、城管、住建、相關鄉鎮參加,分析問題,分解任務,推出行動方案。由于用心守護、措施到位,邵武的河更清、水更綠。去年,曬口橋、大竹橋斷面由Ⅲ類提升至Ⅱ類,從而實現了國控河道水質全面達Ⅱ類標準。(通訊員 林傳仁 黃淑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