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融融,位于建陽區水吉鎮玉瑤村的吉翔牧業奶牛養殖場內,出料機嗡嗡作響,一頭頭健碩的奶牛正悠閑地進食,工作人員駕駛著清糞車將奶牛糞便有序地清理到發酵棚里……
“公司先后累計投入2000萬元,建成智能干清糞系統、二次固液分離系統、5000平方陽光棚、牛糞生產墊料系統、沼氣池、沼液處理中心等配套設施,將經過發酵處理后的養殖糞便、污水等全部還田,農田種植的玉米、蔬菜下腳料、水稻秸稈全部青貯為奶牛飼料,真正實現了糞污資源化利用。”吉翔牧業總經理潘建東說道。
吉翔牧業配套周邊3500多畝飼草果蔬基地,年產出安全優質沼液肥10萬噸,免費提供給周邊農戶,為果樹、蔬菜、煙草等經濟作物提供優質牛糞有機肥12000多噸,覆蓋面積20000多畝。
在玉瑤村的千畝蔬菜基地里,放眼望去,成片綠油油的芥菜長勢喜人,農戶們正嫻熟地采摘,把摘好的芥菜碼放整齊,然后整車運走……
技術管控員暨華介紹,“通過畜禽糞污資源化循環利用,每畝農田可節約化肥使用量10%左右,投入成本可節約200-300元;每頭奶牛節約飼料成本大約12%左右,實現了糞污就近還田消納,生產成本顯著降低”。
2002年,吉翔牧業有限公司落戶建陽水吉,利用現代化農業生物科技,創新沼液水肥一體化技術,形成“稻-飼-菜”“果-草-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促進了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綠色農業、高效農業的發展,形成了“以養代種、以種促養,農牧高效結合”的生態圈。
水吉鎮玉瑤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暨培永說,“現在水稻、玉米、芥菜等作物每年三次輪作,每畝增收5000多元,提供奶牛青飼料15000多噸,芥菜10000多噸,農戶增收1320萬元。”
吉翔牧業通過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建設,用科技創新來解決畜牧養殖和環境保護相矛盾的發展瓶頸,實施具有閩北特色的農牧高效結合的生態循環發展模式。綜合考慮農牧結合的互補性,開辟出優質有機肥、沼液肥作為種植用肥的新出路,依靠村企共建共管,完善沼液肥運輸隊伍和沼液肥澆灌管網的運行機制,引導農民利用沼液肥“春插水稻”“夏播玉米”“秋種芥菜”,農田實現每年三熟,走農牧高效結合之路,實現了產業興農。
建陽區按照“瞄準綠色發力、推動綠色崛起”的發展理念,大力推廣種養結合循環模式,加速提升畜禽糞污的處理利用水平,逐步建立健全“以地定養、以養肥地、種養對接、就地消納”的種養循環體系,實現了綠色農業大循環。吉翔牧業還承擔了多項部、省級科研項目,先后榮獲“福建省科技型企業”“南平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榮譽。2018年參與制定了福建省奶牛生態養殖標準,有效地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通訊員 江蘇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