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筍竹之都”,建甌擁有竹林面積163.5萬畝,年生產竹材5321萬根、鮮筍36.2萬噸,筍竹產業成為富民強市的支柱產業。
“閩江上流建州府,理學名城有溫度;建溪唱詩芝山和,滿城春風人舒服……”在建甌原創方言歌謠《理學名城謠》中,稚嫩的童聲唱出了千年古邑的悠悠歷史。
今天的建甌,古稱建州,福建的“建”即來源于此。作為我省面積最大、閩北人口最多的縣級市,建甌有著3000多年的文明史和1800多年的建縣史,是福建最早建縣的古邑之一。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取福州、建州首字,設立“福建經略使”,“福建”之名由此而來,延續至今。
植根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蘊,建甌做足古城特色,傳承朱子文化,守好歷史文脈,確定“兩個門戶、三條街區、六個文化節點”保護開發思路,謀劃12個古城保護開發項目,總投資48.5億元。已啟動實施一期6個子項目,首個樣板項目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在今年“五一”前已正式開街。
與此同時,建甌征集摸排朱子文化遺存35項,謀劃復建朱子家廟、五經博士府、環溪精舍、建安書院等21個理學街區活化項目,組建建州朱子文化研究會、建州朱子文化建設促進會,系統保護朱子文化遺存,深度挖掘朱子文化內涵。
今年2月,“建甌市理學名城城市更新建設樣板”入選全省城鄉建設品質提升省級樣板工程,一幅內有古城雅韻、千年文脈,外有三溪匯流、湖光山色的古城“實景圖”在建甌徐徐展開。
如果說朱子文化構筑了建甌的文脈、古城構筑了建甌的格局,那么,竹、酒、茶便構筑了建甌人的煙火生活。
建甌有163.5萬畝竹林,面積居全國縣(市)之首。今年5月,建甌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武夷”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峰會,獲得全國唯一的“中國筍竹之都”稱號。
建甌是“千年酒城”,也是“中國東南白酒名城”。當地積極弘揚“福酒”文化,組建福酒股份公司,建立福酒研究院,推出具有福建特質的“福醬”新品。
建甌是北苑貢茶的故鄉,也是全國重點茶葉產區、全國烏龍茶主要生產基地。以打造中華茶文化圣地為目標,建甌啟動“1+5”北苑復興行動,北苑御焙遺址被列為省級考古遺址公園,茶產業產值突破10億元。
眼下,建甌錨定“千年建州·理學名城”發展定位,舉全市之力“做靚一座城、做強一根竹、做大一瓶酒、做優一片葉、做好物流一張網”,讓這座千年古城在新時代迎來蝶變新生。(記者 游慶輝 姚雨欣 通訊員 魏永青 葉秋艷 文/圖)